南機場,日本時代的確是個「機場」。後來有很多眷村、國宅在附近座落,因人潮聚集,南機場夜市因為有各路美食在此集合而聲名大噪。
有陣子偶爾也會跟老爺來這找晚餐吃。最近跑得很勤則都是為了來這裡尋早餐。

南機場夜市的門面上掛著國旗,很有眷村的味道。

今早的目標是張春涼麵,但先來去夜市裡的燒餅油條店來個油條。
一大早就有很多街坊鄰居來排隊買早餐,小巷子裡騎自行車、摩托車、散步的人群頗不少。熱熱鬧鬧的,一大早就精神奕奕的感覺,很有朝氣。

這家小店賣的東西很簡單,燒餅、油條、甜鹹酥餅。每一樣都是10元。
右邊可以看到傳統拿來夾油條的那一種燒餅,先放在鐺上面烙過,再進爐裡面烤。排隊的隊伍都是在等它出爐。十個有八個買燒餅夾油條。
中間的爐酥餅也是在鐺上用烙的,不是進電氣化烤爐用烤的。
旁邊負責外賣的婆婆有練過,客人點一套燒餅油條,她就拿一個剛烤好的餅,剪開一縫(熱騰騰的蒸汽直往外冒)夾上油條之後,裝進塑膠袋拿給客人,就這麼簡單。找錢?用手拿。要餅?用手拿。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再自然也不過。我們也很習慣的”臘薩假臘薩大”。就是要這樣子才有 FU。

個人覺得油條是一種很奇妙的食物。麵團未入鍋前小小的,一入油鍋就長大不少。明明在鍋子裡有些歪歪扭扭,經過師傅巧手一翻一撥,馬上就變成端端正正賣相很好的油條。
油條也是許多食物的好搭擋,可以配杏仁茶;也可以跟蚵仔一起組成油條蚵仔;簡單點油條沾醬油,就可以拿來佐清粥;今天來買油條則是等等要用來配味噌湯的。

夜市對面中華路上的張春涼麵,一早也是門庭若市,生意好得很。

等著過紅綠燈的時候亂看亂拍,這幢房子看建築格局以前應該是商場之類的用途。轉角處可以看到懷舊的看板上面畫著大大的黑松跟吉利果的商標。(最右邊還有七個字的電話號碼)
吉利果是黛西跟老爺當小孩子的時候,幾乎是最夯的碳酸飲料(另一夯就是黑松汽水)。小時候逢年過節或是客人來訪,黛西媽就會很難得的叫黛西去巷口柑仔店買一罐吉利果汽水。小心翼翼捧著曲線螺旋狀的造型玻璃瓶子,慢吞吞走著不敢跟對面經過的同學打招呼,邊走邊看著瓶子裡面鮮艷的橘子汽水邊吞口水…吉利果對當時十歲以下的我來說就是一種很大的奢侈。(不知道後來為什麼吉利果就沒了?)

阿春涼麵只賣一種口味的涼麵,跟味噌湯。就降子。
涼麵分加大、大、小。價位算是比東區便宜一大截。湯只要15元,而且還是無限暢飲。

生意很好,所以客人自己來端麵。左邊加辣油的是大的,老爺用。右邊加哇沙米的是小的,黛西用。只差五元的價位,不過份量明顯差不少。
大、小涼麵加兩碗喝到飽的湯,總共85元。
(謎之音:那ㄟ加尼俗啦??)

這邊的涼麵真的很單純,就是麵、小黃瓜、醬料。不像其它涼麵店還兼賣搾菜或肉燥口味的涼麵。醬汁給得很大方,所以不會有拌不開的窘境,每一口麵條都可以裹上份量十足的芝麻醬汁。麵條還算有勁,但又不會太結棍。份量十足,連午餐也可以省了。
店面不算大,加上便宜又好味。所以一下子就坐無虛席。大家都很安靜的低頭吃麵。(好奇心十足的黛西當然不改本色到處亂看,發現隔壁桌有男生吃加大的涼麵,份量嚇死人的多,目測大約有小的 x 2那麼多)

無限暢飲的味噌湯。並沒有因為是無限暢飲,高湯就偷工減料。還是喝得出小魚乾或柴魚那一路的風味。味噌湯也很簡單,湯、柴魚片、豆腐、還有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蔥花。(老爺的OS:這碗湯才15塊,那其它店不就賺翻了喔)
老爺很怕喝到過甜的台式味噌湯,阿春這裡的味噌不是那種甜味路線的,卻又調味恰到好處,不會死鹹。加上新鮮的蔥花,雖然天氣頗熱,小店裡也沒有開冷氣,喝得我們兩個滿頭大汗。不過還是拿著油條來配這味噌湯,一人硬是嗑了兩碗湯,很過癮的拍拍肚子,滿足的嘆了一口氣。(沒辦法,誰叫我們兩個都愛喝湯)

今年暑假結束之後,已經跑了好幾回南機場覓早餐了。每回來總可以看到有相當多跟我們一樣覓早餐的人們,在這充滿生命力的市場開始新的一天。
賣油條的店對面就是賣虱目魚粥的,再過去幾家就是汕頭麵,對面就是蛋餅跟米粉湯……容我慢慢再把南機場的早餐全數補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