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尾聲。
每年夏天不往花東或澎湖走,似乎這個夏天就有不完整的感覺(愛玩成習慣了?)
在跟夏天說再見前,照例往花東前進。
蘇花上處處可見之前的天然災害造成的崩塌。
旁邊蘇花改的施工也如火如荼。
趕了一段路到了中午的覓食時間。
來到無菜單的大東風。
沒有菜單的原因是基本上每一道海鮮都是老闆當天去漁港現買現殺的漁獲,所以沒有辦法事先列出菜單。
證明這裡的海鮮絕對很新鮮,可以掛保證。
今天的菜色是一人五百大洋的。
九孔。鮮度十足。
看似普通的兩道菜,也是新鮮又簡單。
蝦新鮮到連用手剝就知道,更不用說放進嘴裡。
烤的透抽(?)
用烤的多了幾分焦香氣,也增加許多口感。
兩種旗魚的生魚片,劍旗魚跟雨傘旗魚。口感其實頗不同,只是很少有機會可以兩種一起作比較。新鮮甜美又Q 彈。
清蒸的魚也可以擺成這種圓形的哩。說這叫海鯽魚。
新鮮的海鮮只要有簡單的調味跟適當的火候就可以煮出好味道。令人滿足的一餐。
吃完飯老爺說我帶你們去照相。
時光書店。
2009年跨年夜我們也來到這裡。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物。
只有時光改變了我們的容顏。但不變的是同樣的笑容,跟同樣愛玩的心。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改建的台鐵花蓮管理處。是東線鐵道的基地。
接收紀念碑。
夏日午後的寧靜庭園。
裡面有不少文物展覽重現舊時的鐵道景象。模擬站長辦公室的樣子。
很有時代感的場景。
硬式車票的票房。到高雄要1001元(感覺上要搭很久ㄚ)
掃叭隧道南北兩口的題字,北口為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所題「無窮」、南口為安東貞美總督所題「宏達」。
貫穿舞鶴台地的掃叭隧道,建於大正5年(1916)。1984年起廢棄至今。
2009年跨年來花蓮時為了找 掃叭隧道北口 時還費了不少心思。
近日查Google 發現已經有人找到前往南口的路徑,心裡小小竊喜。開心有跟我們一樣喜歡古蹟、喜歡鐵道的人在默默發掘更多被遺忘的古蹟。
有故事的車長室木門。這裡的展出物一樣一樣都很有歷史。
對街也有一區展覽館。濃濃的日式風情。舊工務段、警務段園區。
舊武道館。
打鐵工坊。
拘留所。
附贈犯人一枚。^^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改建的小店禾田野。靜靜的就像一幅畫。
東部隨便一條鄉間小道都像這樣,天際有藍天白雲,開闊的視野,綠油油的稻田。沒有討厭的大樓跟亂七八糟的電線...
今晚的落腳處,六星級的露營地--黑崧大山。
小小的水潭,稍早有一批小男孩在這裡玩水槍。
每個營地都有木棧台跟屋頂,設施十分完善。不必擔心吹風淋雨。
獨立空間,車子可以停在營位旁邊,親切的老闆馬上就跑來打招呼&幫忙指點卸貨。
每個營位都有野餐桌椅及陽傘,也有烤架。蛋捲桌、摺疊椅、炊事帳、焚火台...等等傢俬完全不必帶。
個人最稱頌的設施,獨立的浴廁。可以不必跟其它露友共用,真的是非常棒的一樣設施。給老闆一百個讚。
洗手槽旁邊還有垃圾分類的架子。簡單的硬體設備,大大的用心。
兩小花十分鐘不到就完全建設好,因為有棧台及屋頂,不必搭地墊也不必搭外帳,也不必釘營釘。再簡單也不過。
要不是這次的行程有好幾天,也無法安排太長的時間停留在露營地,只能把露營場當作過夜的場地。要不然這次的設備這麼好,真應該在這裡呆久一點好好享受露營的樂趣。
每回來花蓮沒辦法跳過的就是玉里臭豆腐,這回也一定要開個數十公里來拜訪。
一靠近時就有被嚇到的感覺,從來都沒有來這裡時看到這麼大陣的人潮。密密麻麻的饕客佔據了馬路的兩側。
既然來了也就只好等,大約有40號左右的等待名單。
來了N次也從未進來過對面的玉里國小晃一下。參天的大樹。
從傍晚等到天色全黑,終於可以站近店頭等待叫號。來過五六次,場景已經有些改變,漫畫全部都搬走了,但攤子有不變的三鍋油。
開了數十公里的路,等待數十分鐘,就只為這小小的一盤。
無法想像的魂縈夢牽。
晚上照例老爺要研讀地圖確認明天的行程,因為這次帶的設備很簡單,連燈都沒有帶,只好借用科技的進步,手機的APP也可以充當手電筒。新世代的鑿壁借光。
明天的行程要繼續往南開,有更多東部的好山好水在等著我們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