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電視網速也不給力的山裡面,正好用來好好補個眠,恢復走了一整天路的體力。
當歸民宿的早餐一律是爆漿餐包跟烤起司三明治。也算很有它自己的特色。
圖片1.jpg 
驅車前往阿里山風景區。園區內已經沒有停車位了。警衛指引我們要停車在外面再步行遊園。
考慮到園區太過大到不可能走得完,要再搭火車又得再看時刻表......光想就頭皮發麻。那就隨興漫遊唄。

塔山。鄒族的聖山。
圖片2.jpg
舊哆哆咖線的隧道就在馬路的旁邊。像個綠色的嘴巴張開大口一樣。
哆哆咖線就是現在的新中橫公路的路基來源。
圖片3.jpg
哆哆咖線的歷史影像。(取自:阿里山鐵路北門驛資訊網)
哆哆咖線,全長二十多公里。民國六十七年就停駛拆除了,終點就是現在新中橫上的的塔塔加遊客中心。
m8-p14
路邊隨便一顆枯樹都像是一幅畫。
圖片4.jpg
自忠。日治時期,隨阿里山林業開發而發展,依總督兒玉源太郎命名"兒玉"。後來被老蔣覺得該地頗似張自忠的戰亡地,故改名"自忠"。
林鐵阿里山本線分歧出哆哆咖線、水山線、霞山線等支線,兒玉就是這個分歧點的車站。
現在這裡還有員林客運的旅遊公車從日月潭水社遊客中心經過塔塔加遊客中心、自忠,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每天行駛兩班公車,簡直是佛心來著的。
圖片5.jpg
派出所對面疑似舊兒玉車站月台遺跡。
圖片13.jpg
阿里山跟塔塔加中間唯一的民宿,玉山春天酒店。
開在前不著村後不巴店的地方。現在在網路上還可以查到當時視野非常棒,可以遠眺玉山,花園也佈置得花團錦簇的照片。可惜現在比較像是雜草叢生有待整修了。
圖片6.jpg
特富野古道,就是舊的水山支線。
特富野古道原來是阿里山鄒族人狩獵、通婚、探親甚至與異族交戰的道路,因此一直都是銜接玉山及阿里山的關卡。
日治時期,著名的學者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都是經由這裡前往攀登玉山,當然也是運送阿里山地區之紅檜、扁柏的重要路線。
圖片8.jpg
之前在北海道看到過"熊出沒注意"的牌子,沒想到這裡也會有一樣的可愛造型的警告標誌,但圖案可是V型領口正港的台灣黑熊ㄚ。
圖片7.jpg

圖片9.jpg
走在層層疊翠的森林步道裡好舒服。
圖片10.jpg
路邊不時可以看到舊鐵軌的痕跡。
圖片11.jpg
筆直的柳杉林中間,我們順著鐵軌的路徑漫步著。
圖片12.jpg
稍稍走了一小段古道,往外走的時候正好遇上一對拍婚紗照的新人。大老遠跑到這裡來拍婚紗照,一定是很喜歡這裡囉。
在短暫交錯的瞬間也可以感受到對這裡有志一同的喜愛。
圖片14.jpg
新中橫公路旁的台灣第二大的鹿林神木。或許因為它生長在陡峭的山崖下方,因此容易被人錯過,也因此才可以保存下來。
估計有2800歲的神木。到了這裡海拔已經有將近2400公尺左右。
圖片15.jpg
到此一遊。
圖片16.jpg
往前開的路上,突然看到路邊有猴群出沒。急忙下車來拍照。
這一組看起來是猴老大跟他的跟班。猴老大大模大樣把自己癢的地方毫無保留的顯露出來,小跟班也殷勤的獻上抓抓。從屁股到腋下種種令人害羞的咖咖角,猴老大都頤指氣使的讓小跟班全部抓了個渾然忘我。我出聲時兩隻猴兒才同時抬起頭來入鏡。
圖片17.jpg
旁邊有玉管處的解說員一面提醒我們要把車窗緊閉,一面跟我們聊天。這一群剛剛才從山上跑下來,大概是來吃午餐的。猴媽媽帶著猴寶寶。寶寶緊緊的抱著媽媽,深怕不小心移動時掉了下來。
圖片18.jpg
沉思中?老僧入定般的模樣。
圖片20.jpg
緊抱著的母子檔,安穩的停在車子的後照鏡上。
解說員問開車的年輕人車上是不是有飲料。原來猴兒們早就已經知道飲料杯/瓶子的甜頭,因此透過車窗看到車子裡有飲料就不肯離去。
圖片19.jpg
疑似猴王的抓癢三連拍。本來端坐時還頗斯文的樣子,一抓起該邊就全心投入好認真。
圖片21.jpg
東埔山莊。
可以說是登玉山的前哨站,許多登玉山的人會選擇在前一天來這裡住個一晚,一方面提早一天上山不需長途奔波比較輕鬆,一方面東埔山莊海拔已有2584公尺,可以讓身體慢慢適應高度,對即將在隔天上到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很有幫助。
圖片22.jpg
山林間氣象變化萬千,前一秒還晴朗無雲,下一個轉角就雲霧迷濛。
圖片23.jpg
新中橫夫妻樹。
大概是新中橫上最著名的景點吧(?) 由兩棵成對紅檜枯木形成的神木景觀,因為位置恰好位在公路彎道上,所以夫妻樹格外醒目。
照片左前方的是老公,因為心思簡單(有嗎?) 後面多刺的是老婆。(這種說法好想怒瞪!!)
1963年因森林大火而形成枯木,又於1996年遭到雷擊。說不定哪天就像阿里山神木一樣就垮下來啦。
圖片24.jpg
一路前行。遇到修路交通管制。
一般在山區旅行多多少少總會遇到修路的狀況,當然我們也曾經遇到過行經修路工程的路段,一面開車輪胎一面打滑,山壁上小碎石還在陸續落下的冏迫緊張狀況。
今天的管制預定整點才會放行,下來走一走拍拍照。剛巧遇到救護車經過,於是車陣提前放行。
大型重機具進駐,山壁滑落的面積頗不小哇。
圖片25.jpg
趨車快速經過施工區,回頭再看剛剛那段修車路段。崩塌的範圍很大 -- 在山區施工的工作人員也真的非常辛苦。
圖片26.jpg
愛玉橋。每逢颱風幾乎就要被摧毀一次。附近就是神木村。
現在整修完之後,這段路號稱是"信義鄉高速公路",也是阿里山通往日月潭的捷徑。
底下河道好寬,河水好少。很難想像狂風暴雨來襲時河水可以暴漲到多高的狀況。大自然的反撲力道不容小覷。
圖片27.jpg
老爺已經期待了一段時間的原鄉之旅。
望鄉,一個開門見玉山的部落。四面環山,圍三條溪。"望鄉"這個美麗的名字,有一說是來自日本武警遠眺積雪的玉山,思念日本故鄉。另一說是這裡的布農族人,因為日軍理蕃政策,強迫從玉山附近遷居至此。玉山是布農族的聖山,所以要遷居時,長老指示"不要離開玉山能看見的地方",因此選擇遷居至此,開門即可見玉山;因為思念遠在玉山旁的故鄉,故這裡就稱為"望鄉"。
不同思維的人們,用相同的心情同樣想念著自己的故鄉。
圖片28.jpg
望鄉部落的導覽圖,部落內的指示牌非常精緻有特色,部落內的主幹道是重生路,其他道路名稱都是以聖經章節命名,溫柔、喜樂、和平、盼望,非常優雅好聽。
圖片29.jpg
千歲吊橋。一說是日據時期的八通關古道起點。聽說荷蘭人時代就有了,歷經翻修重建。
聯絡久美部落與望鄉部落之間,底下是阿里不動溪。
千歲吊橋歷史悠久,總長度也頗長。但橋面寬僅有1公尺左右,連一鼓作氣勇往直前的老爺走了一小段之後也倒退回來說:真的很晃!
正在議論著這吊橋也太晃,結果就看到當地人若無其事的騎著摩托車過橋來了。光用走的都會令人膽戰心驚的橋,在當地人眼中只是家常便飯。真是藝高人膽大。
圖片30.jpg
山谷裡,植栽的溫室蔓延成一片河。
玉山山腳下的田,用來自玉山源泉的山泉水種成,是不是收穫特別豐盛?
圖片31.jpg
旁邊一箱箱的甜椒正在出貨。部落裡也到處可見果園。葡萄、火龍果到處都有。
圖片32.jpg
住著布農族跟鄒族人的久美部落。
圖片33.jpg
萬興關。楠仔腳蔓社學堂遺蹟。
不說你不知道,它可是國家三級古蹟。
清光緒年間開山撫番,因率兵從竹山經鹿谷往信義,開闢八通關古道,才發現信義望美地區青年孩童數量很多,且長期與外界隔絕,因此光緒十三年設立了蔓社學堂供阿里山番童就讀,教授番童簡單的漢文。但山裡的文化習慣與教師的期待相違背,即使邊逃邊拉,還是不滿一年就被迫結束,教師也託詞離去。學生不再到學堂就學,蔓社學堂也就逐漸荒廢。只剩一亭一碑的遺跡。
圖片34.jpg
萬興關碑設立於蔓社學堂外,於民國十五年時被駐地日警所發現,是清朝開山撫番政策史料中珍貴的史蹟。
圖片35.jpg
羅娜部落。
日治時期理蕃政策為便於管理,把原來在郡大及陳有蘭溪畔的郡社番遷到羅娜部落。因此羅娜現在是全省最大的布農族部落。也是全台灣原住民族中最大的部落。 圖片37.jpg
社區大門口就有人物的圖騰。
圖片39.jpg
也有這種Q版的人物壁畫。
圖片38.jpg
羅娜社區入口旁有台坦克車。但這裡四面環山,坦克擺在這裡是要作什麼咧?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36.jpg
這裡的社區有好多壁畫。路名也很有趣。
不過因為社區很大人也很多,明顯的我們就是外來的觀光客,因此招來居民很多關注的眼神。再加上天色已晚,我就沒拍那麼多照片了。
圖片40.jpg
比較鄉下的地方好像都會有這種專捉虎頭蜂的廣告哩。可以想像打電話之後來捉虎頭峰的大哥應該是很驍勇又很豪爽的那一型(畫面跑出來了)
圖片41.jpg
部落裡山花爛漫。
圖片4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