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年新氣象,在花蓮的飯店留下令人害羞的出浴圖。家裡沒有得泡澡,現在也只有IVAN肯跟老爺合浴了。在房間裡聽他們兩個邊泡邊談天,這是以後老了我會很懷念的親子時刻吧。

昨天跨年大家都睡得非常晚,今早睡飽喝足了再出發。
路上常可以看到鐵馬騎士在花東遨遊。(有一天還遇到躺著騎的那一種車子)這是一家四口在元旦一起騎車,這家把拔的「後車廂」裡有個大約只有兩歲的小貝比,安靜的在自己的車廂裡跟自己玩。

尋找花蓮農場招待所的路上,繞著繞著就走到壽豐火車站來。剛好見到難得一見的普通車經過。(來不及拍照啦)
IVAN這一年長大不少,直的橫的都長。

壽豐是當初日人移民的大本營,隨處可見日式房舍。

街角的早餐店或柑仔店都是還滿大幢的日式木屋。

繞著繞著還沒找到路,怎麼又繞進來已經來過第n次本來沒有安排的豐田村。
碧蓮寺就是以前的豐田神社,遠遠就可以看到保存良好的鳥居。

規模頗大的神社,光石燈籠就有很多對。

廟前有一對保存良好的狛犬。

狛犬近照,左邊的。

右邊的。這兩隻狛犬造型很特殊,有點卡通。

這邊的石燈籠同一座上可以看到好幾種色澤,應該有一部份是日後修復的痕跡。

這個石燈籠上寫著明治二十八年四月渡台。
明治二十八年就是一八九五年,也就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澳底登陸的那一年,只不過能久親王是五月底來台。這個石燈籠是我們目前看到日期最早的一座。

這個寫昭和元年也算相當早(1926年)。

正在指指點點討論著呢,旁邊經過一對年齡相彷的夫妻看我們在講石燈籠年代的事,也來跟我們聊天。看來也是對古蹟史料有興趣的同好,聊著聊著老爺正好向對方問路。看來問路還是要問在地人或巷子裡的內行人,一問就有遇到知音的感覺。講著講著本來我要上車找紙筆畫地圖,當場不囉嗦拿個小石頭就在地上畫起路線來。我想這些都是IVAN他們這一輩的小孩子很少遇得到的經驗吧。

謝過前面的有緣人,報我們一條明路到豐田車站前來看五味屋。
這個日式風鼓斗建築,現在是家二手公益商店。過去有許多來自日本四國沿海地區的移民,利用當地盛產甘蔗葉及楠木蓋成這棟房子,四面斜是因應四國冬季下雪而發展出的建築型式。(讓我想起合掌村的建築樣式)。當初還有個鐵路站長搶救的故事
五味屋除了是家二手公益商店,也讓孩子們練習自己當老闆來經營。有心人(例如前面在碧蓮寺遇到的夫妻)捐贈一些物資來讓孩子們交換或買賣,也有點課後輔導班的意味。在這個冷漠的社會裡還有人在經營這樣的事,覺得頗為感動。只可惜來得不是時候,沒有遇上開門營業的時間。

從屋簷往上照,看得清楚鐵皮屋頂下的稻草嗎?

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
壽豐鄉共和村福德祠是日治時期的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尋常小學校是日本小朋友讀的,公學校是本島小朋友讀的)。奉安殿 : 日治時期,台灣各學校建有奉安殿或設立奉安庫(保險櫃)專門供奉日本天皇御真影(天皇夫婦玉照)及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勅語,每逢重大節日,即會取出教育勅語並朗讀。(我想是一種對教育的重視吧)
現址已經變成福德宮囉。土地爺爺端坐在日式的保險庫裡面。(說是保險庫一點也不誇張,簡直是銅牆鐵壁)

門上這個徽記叫作「五七の桐」。桐葉上方中心及兩側之花序分別為7跟5,因此叫作「五七の桐」,這個「五七の桐」是首相、政府(內閣)慣例性的徽章,重要性僅次於「菊の御紋」(即十六瓣八重表菊紋,為天皇(皇室)的象徵)。資料看這裡

奉安殿側面。

花蓮農場招待所。這篇文章有滿詳細的說明,裡面還說到最近有戲劇也來借用此地當場景。
這座日式木造建築簡直就像是從我跟老爺的夢想中走出來的樣子。我們兩個駐足好久,不忍離去。

不管是正面或側面都是我們喜歡的樣子,好想依樣畫葫蘆蓋一幢當作我們的家園。

農場招待所的對面就是退輔會的花蓮農場。我懷疑這裡以前除了是壽尋常高等小學校的遺址之外,以前可能日本人在此地也建有農場,(高等小學校就是農場日籍員工的小孩讀的?)不過這些都不可考了吧。

離開夢想中的房舍回到縱谷公路,路邊的招牌令我失笑。趕緊呼叫老爺停車。去年來花蓮時在路邊就看過一樣的招牌,不過當時正在趕路又是個天黑,就沒有費心停下來拍照。
現打蝸牛,意思應該近似於「現流」海鮮一樣。表示極為新鮮。招牌旁就有一籠蝸牛,果然新鮮。
只是不知道為何要用「打」這個動詞,我老是想到用教鞭要教訓頑皮小孩的畫面,,,。

中午就在附近覓食。鎮上有家老店叫樂仙樓。

卜肉。現炸的熱呼呼又很入味。

料多又大碗的雜菜麵,老闆說麵條是自製的。

鳳林從日據時代就開始引進菸葉種植,曾經是菸業生產的重鎮,雖然現在菸葉栽培種植已經沒落,但是位於菸田旁的菸樓仍然是鳳林鎮上的重要景觀。
這是經過修建的廖快菸樓。

因為要控制菸樓內的溫度,又要爬上爬下掛菸葉,所以這個門的設計跟一般相當不同。

工人把菸葉掛在架子上以利燻製,高聳的架子顯示當時可以吊掛菸葉的數量。

屋外有炊煙口。

現代都用電腦控制的方式來烤菸葉,菸樓存在的價值低了,或許就只有任房舍逐漸傾頹這一個結果。

對面這座房舍孤伶伶立在工地間,這是大榮國小舊校長宿舍。(還好工地整建留下了它)

同樣在大榮社區裡可以看到圍牆造型頗特殊的警察廳舍。可以看得出來曾經為派出所利用,但現在也閒置荒廢了。

在這附近的廢棄農地裡也有鳳林神社的遺址,因為都埋在農用機具的後面,老爺說我們就不進去看了。

附近的農地裡有阿伯在元旦假期也忙著整地。旁邊的白鷺鷥跟其他鳥類也沒歇著,亦步亦趨的跟著機具移動,唯恐錯過最肥美的小蟲子。是農家生活才能見到的畫面。

徐家興菸樓。被整建的很有歐洲風格。如果不說的話,八成以為走到歐洲哪個小村落去了吧。

余相來菸樓,不對稱的造型,青苔全上了房頂了。

可以看得出來這房舍的搭建是那種傳統日式的竹編夾泥牆。

地上滿滿的鋪著各式的紅磚。相當的美麗。考古學者上身的我們又開始尋思這些磚都是哪些廠出產的。

田間可以見到有人正在起造農舍,雖說是農舍但這也是老爺最想要的鋼構屋。
走著走著快要走出鳳林了,我看到前面有一片橘黃色的花海想要拍照。我正專心拍呢,老爺忽然瞥見前面滿載高麗菜的發財車上,滾下來一粒高麗菜。圓滾滾的高麗菜還在地上滾動呢,前面有個騎機車等紅綠燈的阿嬤有點心動想要靠過去撿。可能有點猶豫或是不好意思吧,還故意繞了一圈才要回頭來拿,說時遲那時快,旁邊有另一位騎車的小姐眼明手快沒兩下就到手,留下有點傻眼的阿嬤。 看到這一幕戲完整演出的老爺好樂,還在旁邊配起旁白來。

到光復糖廠來吃冰似乎也是每回必演的把戲。IVAN在演「讚啦!好吃」的戲碼。

台糖小火車頭。橋頭糖廠的火車頭底下寫的是「旗」,因為那個車頭是旗山開過去的。這個火車頭底下寫個「北」,是否是北港糖廠開過來的?

古色古香的阿嬤照相館。
不同於一般房舍,這幢屋子的四周還多了一些斜斜的支撐物,造型上更為特殊。
房屋底下透氣的花磚,造型好美。

左邊有優美的八角型窗戶。

拜訪拔子社。瑞穗富源這裡本來稱為拔子庄,後來也改稱為白川。所以指標上寫的是白川神社。

唯一僅存的石燈籠,火袋部份跟其它的石燈籠很不一樣。

拔仔庄圳道旁的石燈籠殘件,雖然只剩下殘件但可以看得出來其尺寸異常的大。

階梯上方本殿位置曾遭民眾設立墓園。我們就不走上去了。

老爺在準備旅遊資料時查到在瑞穗這附近有個東部唯一日據時期的磚造鐵路隧道。讀了資料我們就很想去看。不過為了找這個掃叭隧道可是大費周章。
本來心想說這個隧道既然叫做掃叭隧道,那麼應該不會離掃叭石柱太遠,就先開到那附近再問路。沒想到一問這家茶莊說不知道,再問另一位阿伯也說不曉得,好不容易問到另一個喝得有點微醺的阿伯說應該在瑞穗牧場的方向。等到開到社區入口時繞了兩圈之後,還是完全找不到指標。
我正想放棄,心想只好下次作更多點功課再來吧。老爺在社區附近有點不死心,剛好遇見兩個國中生模樣的孩子,我心想打扮入時的孩子會知道這種微不足道的地點嗎?沒想到兩個孩子是當地人,他們還滿清楚的解釋了遇到岔路該怎麼走的方向,循著兩個孩子的指點,果然在深山裡面在天全黑之前找到了掃叭隧道。

已經封閉隧道的北口上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題字「無窮」(由於這裡地下水豐沛,施工不易,因此施工期間橫跨兩任總督任內--隧道南口上有總督安東貞美題字「宏達」,但是南口已經崩塌了)

原來是鐵道的位置,景色依舊,但已經變成一片山泉水池了。

從另一個角度拍「無窮」,底下的洞口不時有蝙蝠飛出來亂竄。

從水池這頭往隧道望去,還是可以想見當時工程規模之浩大。

終於找著了隧道,天也晚了,趕緊來去找吃的跟住的。
既來到花蓮幾乎都要排一餐給玉里的橋頭臭豆腐。05年來的時候店裡兼營的租漫畫,還佔有一半左右的店面。今天來的時候,漫畫已經全部都清掉了。座位變多,工作人員也變多,顯然生意相當不錯。
咱們魂牽夢繫的佳餚。

老爺說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好吃了。也許是因為以前生意沒那麼好,老闆就在前面用兩鍋油炸豆腐,一鍋冷油一鍋熱油,因此吃起來外酥內嫩,火侯恰到好處。現在生意好了,所以也許兩鍋有一鍋跑到裡面去,炸了再出來過熱的,這樣就有了時間差。
我倒覺得是因為我們每回來中間時間都得隔很久,因此自動的加添了這豆腐好吃的印象。等到吃到嘴裡,就覺得跟印象有所不同,因此略略有失望之感。不過覺得有一點點退步都還點了四盤,要是跟從前一樣好吃那還得了ㄚ。

來玉里這還有一家必來的麵店。我們覺得它的麵比有名的玉里麵店還好吃。

小小的一個檯子上,小菜的選項怕不下二三十種吧。旁邊還有些沒入鏡的。

吃得飽飽的,趕緊跟今晚落腳之處「磚窯居」主人聯絡。主人表示我們人在玉里,離他們那邊還有20幾公里,等我們開到某個里程時打電話聯絡,他們就會出來帶路。因為夜了路不好找。真是很不好意思,還要麻煩主人費心跑出來一趟。
好不容易終於抵達民宿。主人夫妻人很熱情也很親切,讓人聊了之後就很想親近。主人說夜了,他們家很多設施晚上都看不出來特色,明早起來就知道他們家有很多好玩的。(此言一點不假,請見2010/01/02的遊記)
我們的房間是一幢長長的磚窯改建的,房間內就可以看到紅磚的構造。

孩子們睡在樓上的閣樓裡,底下就是燒磚的窯。房間很是雅致清潔。處處可以體會主人家的用心。

晚上我們擠在一起看公視播的BBC的節目。擠在一起的感覺真好。擁著棉被昏昏的睡去。養精蓄銳,明早再繼續努力的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