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地鐵站前的派報人員陣容龐大,每組都有5人以上。女王聊到說爽報最近才剛在香港發行,但因為在台灣爽報很成功,因此壹傳媒想要複製成功的台灣經驗。創報第一天黎肥佬也親自上陣在街頭發報。

八點前的尖沙咀站,站內好冷清。跟平常擠到翻過去的光景完全不同。
咱們今天提早出門,就是為了要去體驗道地的港式飲茶。

來到中環的蓮香樓。1926年就開業的蓮香樓,相當有歷史感。
昨天中午午餐前來探了一下場面,人多到爆! 想要併桌也不可能,只好悻悻然今早再來。八點出頭希望比較容易有位子。入門前看這櫃台是看不出裡面的熱鬧場景的。

雖然才八點多但一樣人聲鼎沸! 滿滿的全是人頭。入座的顧客跟服務人員,倒有一大半年紀不小。雖然很擁擠吵雜,但是牆上掛著不少值得細細品味的字畫、天花板上的吊扇、店內擺設的桌椅、使用的器具…..無一不訴說著舊式風情。

圓型的桌子,底下有可以方便客人置物的層板。玻璃桌面下夾著紙就是讓推車的阿姐在客人點了茶點之後蓋章用的。
桌上的茶具應該也是用了很久的。茶杯湯匙小碗就不去說它了,底下那個缽(?) 是用來接水用的。我們觀察了一下併桌的其他客人,入座後先拿熱水或茶水把所有的餐具都洗過,然後服務人員就會把洗過餐具的水倒掉,方便下一個客人使用。
我們大概太客氣,只有拿熱水燙了一下餐具,看後面來的爺爺,大概洗了五分鐘以上!

若是一個人單獨來飲茶的,服務人員就會送上這種功夫茶的蓋杯。要拿這個蓋杯起來斟茶看起來也是要有技術。
說到這,蓮香樓令人著迷的是一種很特殊的氣氛,沖茶的大叔也是一個比一個年紀大,一面沖茶一面招呼客人一面跟熟客聊天。入座的客人大概很常來,好像彼此之間認識的比例很高,剛進來的跟要出去的,入座好了的跟隔壁桌的,都可以遇上認識的人。這種比較緊密的人際關係,大概也是舊一點的社會才有的情形。
入座的客人有很高比例都會拎著一袋報紙,(街上派送免費報的很多,但大家買報的比例也很高,是不是港人比較有資訊焦慮? 還是說這也是八卦盛行的其中一個原因?) 然後入座之後邊泡茶邊看報紙自斟自飲慢條斯理悠閒悠哉的享受早晨的時光,享用茶點好像反而不見得是重點。

推車的阿姐,邊推車還邊念著推車上的茶點有哪些,在我們聽來雖然不懂念的是啥,但陌生的語言聽起來好像在唱歌一樣,很有趣味。阿姐們技術高超,座位間的走道相當狹小,客人坐在走道間還不時有伸長腿的,阿姐推車好像庖丁解牛一樣,一點問題也沒有。

東張西望完了可以開始嗑了,這回來想要點些平常吃不到的東西。不過或許也是抓不太到推車及出菜的順序或時間點,有些想要點的茶點也沒嘗到。
魚肉丸子,有一點點像牛肉丸那種感覺的菜色。裡面有放陳皮跟荸薺。有種特殊的清香。

牛肉腸粉,這個腸粉的皮很Q彈,牛肉很嫩,但牛肉應該也不是重點,若有似無的有點吃不出來。

珍珠雞。荷葉掀起來就可以聞到一陣香氣。糯米沒有很黏,但裡面有很多提味的料。每吃一口都有些不同的料,料很多,也沒辦法一一辨別是啥,大概不出蝦米香菇一類的,但裡面還可以吃到豬肚。這就很妙。

魚肉扎。好幾樣東西用白菜捲起來。豬皮超厚的,約有黛西的食指寬度那麼厚,吸飽了高湯好美味。魚漿製品還是有陳皮的香味,還有蝦米的口感在裡面。瘦肉片也很入味很有咬勁,但一點也不柴。

雞球大包。這個是女王來之前就念念不忘一定要吃到的。SIZE好大! 麵皮很香甜越嚼越好吃。裡面有帶著骨頭的雞肉也! 雞肉很嫩也很入味。內餡還有臘腸! 臘腸好香好有存在感。總之就是一個很美味的大包。
不過這大包太大個了,吃完就沒有戰鬥力了。

老夫一直想要吃豬肚燒賣,等了幾輪阿姐的推車都沒有送過來。好不容易老夫終於抓到節奏知道多久會出新的菜,是由哪個阿姐推的車的時候,卻看到最後一盤豬肚燒賣被一個狠心的師奶搶走!! 只好留著一點點遺恨,悵然地離開蓮香樓。有點遺憾才會有下次再次來訪的動機。

今天點了這麼些菜嚕。總共港幣一百大洋,換成等值的台幣在台北應該吃不到這麼傳統又精緻的一頓茶點。

結帳時看旁邊牆上的標示,海哲貴妃雞。請問有哪位看得懂這是多少錢呢??
這種用花碼表示價錢的方式也是蓮香樓歷史悠久的另一個證明。

蓮香樓裡面太懷舊了,氣氛十足,以至於走出來重見天日回到中環的街頭,有種恍如隔世之感。

吃得太飽來去散散步。到雀鳥花園去看看鳥去。
地鐵下車之後這一大段路都是賣園藝類的,切花盆花各別不同。有好些花在台北沒看過。兔仔花?形狀滿可愛的。小白菜?不像啊! 珍珠草那種深深淺淺很有層次的綠倒挺好看的。

雀鳥花園到了,古色古香的入口。

裡面倒也是個休閒的好去處,本地人遛鳥兼來個牌戲,觀光客看看熱鬧。

提著鳥籠上街好有閒情逸致啊。旁邊也有人在拍照。

鳳頭鸚鵡歪著頭在想什麼?

鳥。

回頭搭地鐵繼續亂玩亂逛,來到旺角的金魚街。
這一個小路口轉角有好幾家水族館,賣金魚的方式特別有趣。把魚裝在透明的袋子裡面一袋袋掛在牆上讓顧客挑選,看起來好壯觀也好有趣。

為了滿足黛西來香港身為女人的逛街欲望,中午我們回到尖沙咀。先來吃午餐。
旅遊書上看來的一家麵店,蘭香麵家。中午時分好多中學生出來用餐,老夫我真是口福眼福不淺。

牛百葉麵。滿滿的嚇死人的份量的毛肚。湯頭倒是非常清淡,麵條是撈麵那一種雞蛋麵。

雞腸米粉,也是料超多滿滿一大碗。

郊外油菜。特別強調郊外,意思說郊外種的比城裡種的好吃嗎?非也非也,郊外油菜是季節時蔬的通稱。簡單來說就是燙青菜。
不過這一盤芥蘭燙得油亮翠綠,梗子那麼粗但是卻異常的嫩。是令人印象深刻十分美味的一盤燙青菜。

下午去了美麗華商場逛了一陣,想要去gi商場找打小人組卻沒有找著。
逛累了來個甜品順便坐下來歇一下。來個燉蛋跟楊枝甘露。

燉蛋有點像加了牛奶的蒸蛋,或是有點微鹹的布丁。口感很滑嫩,蛋一點也不老。

楊枝甘露,這名字聽起來好美。是芒果、葡萄柚果肉、跟西米露組合而成的甜品。很有水果味也很清爽。逛累了來個水果味的甜品感覺上特別舒服。


把逛街的戰利品丟進飯店之後,再次上路往下一個景點移動。搭叮叮車去看跑馬去。
這裡有個以賽馬為主題的小公園。

時間還早就到處逛逛,這跑馬地算是郊區吧,地圖上顯示這附近是天主教墓園,隨意照了張感覺蠻有歷史感的照片,回家google後得知這是祆教墓園。祆教是拜火教,這與金庸筆下的明教有關聯嗎?此時我一直想到白眉鷹王殉教時唸的: 焚我殘軀,熊熊烈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馬賽7點15分才開始,今天共有8場賽次,每場間隔30分鐘。5點多就已經有老人家排隊準備入場,無法探究他們的談話內容,想必一定是有關於賭馬。場內大家都在研讀馬報,廣播並不時傳來名嘴對於今日出賽馬匹及騎士的評論,提供今晚下注馬匹的參考,也有人自備望遠鏡,仔細的看著目前下注金額。大家無一不全神貫注只為贏得巨額彩金。

馬場好大,若滿座會是非常壯觀。黃色圈圈是跑道的終點。

室內沒有外面喧鬧的氣氛,但大家還是聚精會神的研究幸運之神會落在那匹馬上。

這是馬會發的馬訊,每場有12匹馬競逐,上面登載著馬匹晨課表現的狀況、在同類賽事中過往的成績如何以及騎士與馬匹是否曾有好的表現,馬名也取的很有意思。

馬會也是衛教宣導的好地方。

等了2個多小時跑馬終於要開始了,穿紅衣服的糾察隊會緊跟著維持秩序,騎士個子都很小,賽馬鼻上或臉頰裝著像是防撞條的東西,但沒裝馬鞍只有墊著寫著號碼的棉布,看了就覺得屁股一定很痛。

第1場次跑的距離是1200公尺,起跑點在我們站的位置斜對角,眾馬跑在一起勝負難分,最後經由奧運級的短跑錄影畫面判出由”咁都得”獲得第1名。

馬奔出後,工作人員就迅速拿著工具將馬蹄踏過翻起的草塊夯平,方便下一場賽事進行。

第2場次以後是1800公尺,起跑點剛好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前面,這樣一來馬出匣的畫面就看得更清楚。

糾察隊繼續維持秩序。

開匣那一刻眾馬由面前奔騰而過,這體會是從來沒有過的,只可惜不懂賭馬遊戲規則,否則螢幕上不斷往上跳動的彩金有可能是我的,這場由”菴尖大少”掄元。

準備離開時回頭一望,哇!人山人海,我心想,大家都帶著不同目的來看馬,我們是來開洋葷的,有人是來等翻身的,老外來social把妹的,一場活動,把各有所圖的人全集合起來,這就是人生吧!

晚餐來這隱身於北角市場2樓,安東尼波登曾造訪過的東寶小館用餐。

戰鬥碗。喝啤酒專用,碗很有特色。

2人吃飯菜真難點,心想一定吃不完蛋還是點了4道。
風沙雞。最小份量就是半隻,皮酥脆,肉也很鮮嫩,已到多汁的地步。平常老夫敬謝不敏的雞胸部位嚐起來非常好吃,碟內醬汁跟昨晚鏞記燒鵝附的味道很像。

南乳炸豬手。美食網站推薦的這道菜,我們也點來試試。炸豬手外皮也是好脆喔!但是咬下去後還是可以吃得到豬手裡QQ不油膩的膠質,吃不完就打包回飯店慢慢再啃。

白胡椒豬杜湯。香港人真愛吃陳皮,加了這味,整碗湯味道就變得不一樣,香港人獨特的煲功真是厲害。

敗家子炒飯。炒飯只用蛋白炒,另外加了菜心、蝦仁,飯上灑著炸過的干貝絲很香,真的吃不完了,但絕不能當敗家子,打包。

來時附近一片寂靜,市場一樓已經休息,心想會不會打烊了,順著電扶梯上到2樓,推開門一看,簡直跟夜市沒兩樣。

不知名石班魚,等我下回來一定要嗑掉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魯啦啦&黛西 的頭像
    魯啦啦&黛西

    魯啦啦&黛西 ‧ 一家笑嘻嘻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