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早出門經過1881又去晃了一下,發現昨天的消防車是有梗的。
英國國徽。中心圖案為一枚盾徽,盾面上兩組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紅獅象徵蘇格蘭,豎琴象徵愛爾蘭。兩側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盾徽周圍的圈飾用古法語寫著「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惡有惡報」,下端飾帶上的法文是「Dieu et mon droit」「我權天授」。

這是今天的交通工具(還沒醒!)

這艘郵輪好大,麗星郵輪停在旁只像是個小朋友。昨晚在碼頭旁看到陣容龐大的荷蘭公媽團登小輪遊港,應該就是搭這艘來的吧!團員起碼都70歲以上,杵著拐杖或拿著助行器比比皆是,但還是要玩,真是感動。趁還能動時盡情的玩吧!

今天先到天星碼頭搭乘天星小輪過港去中環覓食。天氣霧濛濛的感覺可能會下雨,維多利亞港的海水好綠,海面上很乾淨沒有垃圾,一早是有人來撈過嗎?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中心,每天熙來攘往的人群、車輛無法計數,這貼心的穿越天橋就像是人行的高速公路,在每個路口都設有交流道可讓人就近下橋,且上下橋都設有電扶梯,不僅節省時間,也讓人有好心情及體力迎接一天的挑戰。
在台北走路也算快的我們,到了香港走路速度完全不能跟本地人比。尤其是在上班時間,大夥趕路的速度真不是蓋的。我們真的有領教到大都會生活特有的快節奏感。

Apple香港總部直接橫跨在馬路上,地鐵、人行天橋都可直接到達,二層樓大面積的透明帷幕玻璃不似商品售價般難以親近。不過,上班時挖個鼻孔、搓個腳,都會被看得很清楚。

這2天發現交通號誌對香港人而言完全只有參考的作用,任何路段想過就過,這對台灣來的我們很快就適應。

行駛中會發出叮叮作響的鐘聲所以有著叮叮車的可愛暱稱。這是全世界唯一碩果僅存仍在營運的雙層電車,1904年啟用以來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是它的票價非常友善,不管坐多遠單一票價只要2.3元,比台北市的公車還便宜。

看什麼看四眼仔,再看打爆你眼鏡。

上環文華里印章街。短短數十公尺街道分布著N家印章店,同性質的商家聚集在同一個街角,在這進步的大城市中已經不容易見到了。

上環生記粥品專家。除賣粥外還另賣清湯牛腩麵,好幾位香港美食家都非常推崇這家店。

時間有點早,麵食類只有公仔麵(出前一丁)。看這菜單難怪膽敢自稱是專家,這麼多粥品吃一天也吃不完吧!

粥底的湯水是用乾瑤柱、瘦肉、豬骨放在鐵籠內沉入鍋底熬煮,煲成渣之後倒掉,再放入大米猛火狂煲1個多小時,待米粒開花後轉文火再煲四小時,才有這靓粥。店家還會視季節調整粥的稀稠度。
豬及第粥。超級燙口,大海碗內有粉腸、肝連、巴掌大的胗、最厲害是那叫做”油潤”部位的豬肝,又大又厚,嚼在嘴裡細嫩鮮美,真是絕品。旁邊那一小碗蔥薑豉油是做為蘸料之用,蔥薑也可拌入粥內攪和著吃。

魚餅,這算小菜。

上環樓梯街。全長350公尺長的樓梯道路,也是港劇及電影常取景的地方。
這附近的公廁樣式雖老舊,但都有一項特點那就是--乾淨。本以為公廁是都市的死角,污穢的溫床,結果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幾天下來發現每間公廁都有專人長駐打掃,感覺就像是在這上班。超感動!

上環文武廟。這廟建於1842年主祀文昌君、關聖帝君、包公、城隍爺,考生、文職及警職人員都會來這參拜,另外港人”斬雞頭燒黃紙”發毒誓的儀式也是在這進行。

豬肉行敬送造型很特殊的石獅子。

喬事斬雞頭的公所。

看這廟裡膜拜的香就知香火多旺。我們入廟時剛好工作人員在上盤香,上層較大可燒一個月,下層雖較小但也可燒一週,空間有限所以想要供香的信徒需透過遴選機制取得資格。

上環鄧海滿記。這是蜜餞、乾果專賣店,最有名的就是處理程序繁複的陳皮梅。從梅胚漂洗除鹹到曝曬,再以甘草、陳皮、丁香、桂皮及糖熬煮,等到入味後,再繼續曝曬,這就是傳聞中的九蒸九曬,處理完後在包上數十年不變的藍白包裝紙,有核的是陳皮梅,無核的是嘉應子。

按台灣人的習慣是一定要試吃啦!可是店內未見試吃品,正躊躇不知要買哪樣時,女王鼓起勇氣詢問店員可否試吃,店家回覆說旁邊有牙籤,罐子打開插著直接吃,這試吃法真是太夠意思了。
這裡有好幾種薑片或檸檬皮做的蜜餞,對我們來說真的好特殊。

中環九記牛腩。我們約1210時抵達,門口已經有人在排隊。原來店家1230時才營業,不一會兒就大排長龍,看著店家已就緒並好整以暇坐在店內朝外看,看看你們這些人,林北沒到1230時是絕不營業的。
右手邊巷內人快坐到馬路上的大排檔是勝香園。已有百年歷史,據說當年革命黨4大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尤烈就是在這密謀反清同創大業。亞洲第1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就這樣誕生了,所以這家店居功厥偉,好妙!

咖哩牛腩麵、上湯肥牛麵、西洋菜蜜。嚐了一口湯就知這家店為何會大排長龍,而且不乏高級轎車載著主子來用餐,小小的街道擠滿了車子。
這上湯甜美濃厚,讓我們想到阿裕牛肉湯。大概只要是慢火料精細燉的店家,不分地域都會有類似的好味。肥牛口感好爽脆,大概也是選料很精又很新鮮的緣故。咖哩配的是伊麵,跟昨晚的澳門茶餐廳很類似的感覺,咖哩雖然辣但很香,邊吃邊飆汗。配個涼的剛剛好。

香港併桌用餐是常事,剛排隊的人龍,店家也非常有經驗全部安排入座,但不消一會兒,店外又大排長龍。

九記牛腩若是以一般食量來吃算有點偏小碗,剛剛併桌的男生兩個人分三碗,一面碎念說: 一碗太少,兩碗又太多……
我們則是因為要去附近找甜品,所以小碗一點算是正合我意。
中環玉葉甜品。相傳是近百年的攤子,現由第4代經營,以港式糖水出名,是香港唯一賣甜品領有大排擋執照的店家。綠色的鐵皮攤很有特色。

香草綠豆沙、芝麻糊。香草綠豆沙不是香草冰淇淋那一種香草,有個特殊的香氣。豆粒感很少,很綿密,口感真的很讚。冰冰涼涼的很消大中午的暑氣。
芝麻糊有個南北杏的味道,雖然喝起來沒有很濃稠,但擺了十秒左右表面就會結一層薄膜,表示湯頭還是濃。
桌子擺在斜度很大的巷道裡,邊擔心會溢出來邊趕緊吃。

上環摩羅上街。專賣骨董工藝品,舊時這些東西都來路不明,甚至有些是贓貨,港人稱為老鼠貨,而稱蹲在一旁挑貨的客人為貓,像是貓捉老鼠一般,所以這條街又叫貓街。
由左唸或由右念才對呢? 攏林木。(好像在罵人的感覺)

毛主席萬歲。

這家店吸引我們駐足好久。以前應該是間鐵工廠現在轉型做門鎖。很有復古的美感。
好想買兩個回家,但是不知道要拿來幹麻。後面的阿伯發現我們在偷拍了。

中環公利真料竹蔗水。1948年就在原址開店至今,附近是充滿異國風情的蘭桂坊,但這家老店生意依舊非常好,應是產品就像店招上所寫的”真料”吧,所以長時間以來依舊獲得港人的青睞。店內的甘蔗顏色跟台灣的不一樣,心想應該是烤過的,向老闆詢問,果然沒錯。大概是因為烤過的關係,覺得這甘蔗汁也特別濃。
小時候,西門町就有很多老伯伯推著漆著白漆的手推車沿街叫賣甘蔗汁,鄰居婆婆偶而也會生一盆炭火烤甘蔗,據說可以預防感冒,這樣的場景,上了國中之後就再也沒看見了。

香港隨處都可以看見名車,探監都開maserati。

中環會督府。1848年落成,現在是香港聖公會大主教辦事處。

中環都爹利街煤氣燈。原本將進入博物館保存的煤氣燈,在輿論壓力之下,最後仍保留在原地,且由煤氣公司負責提供點燈的煤氣。早期是由手工操作,現時則改為自動控制,每天下午18時至隔天早上6時自動亮燈,氣氛浪漫,這樣的百年煤氣燈在香港僅存4支。
都爹利街也滿常入電影場景的,街旁還有一家有六零年代風味的Starbucks,很有味道。去的時候剛好有人在拍婚紗,不好意思拍照嚕。

來到灣仔,想到水餃了吧。(笑) 灣仔比起來就很有庶民氣息。也更可以切入當地生活。
舊灣仔郵局。香港最有歷史的郵局。前面的路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后大道東」。

藍屋。現在是一級歷史建築。戰前原來是醫院。當時在油漆外牆時只剩下藍色的油漆,所以就整棟漆成藍色。
是很有歷史感的一幢建築物。聽說也是香港僅存的少數有露台的唐樓。旁邊那棟八成叫做黃屋。地圖上還有綠屋咧。

原屋主開的是跌打損傷的醫館,還教授少林洪拳也。

很有歷史感的場景。

以菠蘿油跟凍奶茶聞名的金鳳茶餐廳。菜單密密麻麻的目不暇給,還好我們很清楚要點啥,要不然應該會三心兩意拿不定主意。

菠蘿油、凍奶茶、和右邊的雞批(pie),這算黃金三角。
溫熱的菠蘿包夾著冰冷微鹹的奶油,奶油將融不融的口感,混著很軟Q的麵包,以及很酥脆的菠蘿皮 (一吃就一直掉),很有層次的口感。
這裡的奶茶很濃醇也不太甜,聽講是前一天特地冰起來不另外加冰塊的,難怪濃得很有誠意。
雞批的內餡是白醬口味的,也是新鮮出爐熱呼呼很酥脆的外皮。也是人氣小點。

吃過點心上太平山去。
這次出門前就把所有的票券都處理好了也是個方便,來了就直接排隊等上車就好。
這纜車直上直下,已經有百多年歷史囉。太平山纜車也是香港第一個運作的大眾交通工具。

世界三大夜景(很像在講三大男高音的口氣)之一的太平山夜景。(另兩大是北海道函館跟義大利拿波里)。這算是觀光客到香港必遊的景點吧。
搭纜車到山頂出站之後,就不斷有電扶梯誘使遊客上樓,等到一直搭到頂樓的倒數第二層樓時,才發現觀景台是需要另外付費的,感覺不是太好。
山上風好大,入秋了更是增添涼意,應該比平地少個3~5度吧。還好後來發現另一棟樓的樓頂一樣有觀景台,而且高度、角度也不算太差,雖然夾著一些油煙味,但香港的夜景真的很美,雖然今天天氣沒有很捧場霧茫茫的,但還是有不虛此行的感覺。

來個到此一遊吧。

下山來,中環的街道高樓林立。這應該是在銀行街附近。
如同長劍外型的是中銀大樓,出自大師貝聿銘之手。設計概念是來自於節節高昇的竹子,不過因為外型像劍,而且又在總督府附近,聽說風水沒有很好的樣子,聽聽就算嚕。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建於一九一七年的古典風格紅磚建築。去搭纜車的路上看到它時屋頂上還有升紫荊花旗跟五星旗,圓頂的是個小教堂。現在是香港終審法院。

今天的晚餐是中環的翠華餐廳。這幾天下來在香港街頭看到最多的店家有三個: 周大福(金飾店 -- 疑心都是賣阿陸的)、卓悅(跟莎莎類似的美妝店)、另一個就是翠華。(三家都是連鎖店)
中環這家翠華是旗艦店,24小時營業的。瞧那霓虹燈直逼對面的鏞記。

門口剛好有一群女中學生,這幾天看到好多次這種藍色長衫(旗袍)的女中學生,總會引我們的目光多看幾眼。後來查了一下,香港有好幾家學校的制服都是這種藍色的長衫,其中更有一兩家學校一百年來沒有改過制服,好酷! 女孩子穿這種傳統的藍色長衫感覺上就多了幾分沉靜的書卷氣,不知道台灣為什麼沒有學校這樣設計制服。

閒話少說,吃飯了。
至潮魚蛋片頭河。這應該是店內的招牌。魚蛋的口感頗像脆丸,湯頭很有魚味。餓了的我們拼命埋頭苦幹。

豬扒包。麵包酥脆,豬扒也很軟嫩不柴。以上兩樣都是這次旅遊的組合裡面額外贈送的餐券可以點的項目。

鏡頭外還點了一個沙嗲牛筋腩時蔬。牛肉很大塊,芥藍也不錯。可惜上桌就不夠燙,吃了一半就變冷了。大扣分!

既然來到鏞記對面,沒走進去給它拜訪一下就太對不起自己了吧。
來之前就查好外帶比較方便,咱們就從大門大搖大擺晃進去,順便參觀一下食客都在吃啥。
外帶部就在大門的左邊,服務人員相當的客氣。我們點好了之後就在旁邊稍等一下。牆壁上掛滿地臘味、火腿好美味啊~ 看得我們口水直流。以前台灣進關沒有管那麼嚴的時候,聽講很多人還打包鏞記的真空包燒鵝回來咧。

打包回飯店打開來享用今天的宵夜。
外賣鵝腿125元(今晚鵝腿賣完了),1/4隻150元,真的不便宜。不過也真的非常好吃。皮脆肉嫩不說,一咬下去鵝油就散佈在嘴裡,即使不是現點現吃有點微溫也不覺得膩。
梅醬很爽口酸酸甜甜的。上面那一小瓶不知名的醬汁,回來之後查孤狗才知道是要淋在燒鵝上的汁。不過這燒鵝太美味了,即使不沾醬也還是極度美味。燒鵝雖然很夠味,但也會不鹹或太膩,不會吃完就想找茶喝解膩的感覺,難怪鏞記可以馳名中外,連續幾年得到米其林的肯定。果然還是貴得有道理啊!

這一天下來,吃得心滿意足,也走得腰酸背痛。不過這就是咱們邊吃邊玩,邊玩邊吃的最高宗旨。明早要來去拜訪香港數一數二老資格又很有名的茶樓。吃得太好會得三高?? 管它的。回去再說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魯啦啦&黛西 的頭像
    魯啦啦&黛西

    魯啦啦&黛西 ‧ 一家笑嘻嘻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