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日大太陽的日子,我們往山裡走去。
目標是雪見,不過肚子得先填飽。這一家位於新竹的早餐店,門面相當樸素,但見門口大排長龍。網路上的好評應該是名不虛傳咧。因為店實在太「素」了,因此只好用它的招牌「饅頭肉排蛋」來稱呼之。

漏漏長的菜單,因為選擇太多了,所以頗花了些腦筋考慮該點啥來吃。

豬肉餡餅跟韭菜餡餅,一看就知道都是自家作的。豬肉餡餅的內餡很類似肉包的感覺,韭菜餡餅倒是皮薄餡多。

招牌來了,比饅頭剖面還要大片的肉排跟煎蛋。肉排現煎軟嫩鹹香好味,雖然尺寸大小跟網路上的照片不太一樣。現蒸的饅頭軟綿綿,不是那種太結實到咬不動的饅頭,蔥花蛋也煎得恰到好處呈現金黃色的色澤……難怪它是個鎮店之寶。

蔥油餅加蛋,餅煎得金黃焦香,蛋裡面加了不少蔥花。
爬山前造訪這家處處用心的樸素小店來上這麼一份豐盛又好吃的早餐,為等等的山路儲備不少體力。

往雪見一路前進,好不容易終於到了該辦入山證的中興派出所。咱下車去登記辦入山證,派出所的牆上有祖靈的交代。

辦過好幾次入山證,每次的表格跟需要的證件都略略有些不同。要進入清泉時在土場檢查哨辦入山證,大概是因為山裡面有軍事單位的關係,出入都有柵欄阻擋,入山證辦妥才可放行,出去的時候也要把入山證確實還給警察才可以離開。但也有檢查哨形同虛設,任過往車輛來去自如呼嘯而過,管理的寬或者緊,完全存忽一心之間。

往雪見遊憩區,沿路有不少原住民的駐警,本以為是有要人要來到這裡咧,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今天剛好有活動。
原住民的舞蹈與樂聲在山谷之中樹林之間表演,有相當多的圍觀遊客,不容易靠得近一點。

既然看表演的人比想像中更多,咱們就乘著歌聲來到遊客中心。

地圖上黃點點的路就是北坑溪步道,一直循著往前走就可以到觀霧。一路上在日治時代時就配置了相當多的駐在所。

遊客中心的小屋,就在司馬限林道的23.71公里處附近。

老爺大概可以去當伐木工,平衡能力很不錯呀,連圓型的矮欄杆也難不倒他。

雪見遊憩區的牌子。
日本人因為在北坑溪古道上,見到了冬季聖稜線上的雪景,因而把這個地方稱為「雪見」。這有著絕美的名字的地方也正因為與世隔絕,才能保有現在的美景。

遠眺聖稜線。雪山、大小霸儘在眼前。

這一路上都是香杉、柳杉……各種杉木的林相。



地殼變動基準點。這是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在此設立的,顯然這裡也是地殼斷層的重要地點之一。

到此一遊。

鳥瞰大安溪谷。

坍方中的北坑溪古道。老爺說從這裡往前走……大約兩天,就可以到觀霧。

北坑溪古道雪見這一頭試走了一下子,路況還算不錯。
往前大概走了兩分鐘就可以見到有邊坡坍塌的狀況,老爺膽子大再往前前進了一大段路之後,回頭來跟我們說前頭還可以再往前繼續前進。膽子小的我還是決定往回頭走,前面的牌子不是說請勿進入嗎?還是小心安全為上。

北坑溪古道的里程碑。我看老爺哪天該不會想要來個全省各古道里程碑大收集……怕怕!

丸田砲台。設置砲台是用來監控泰雅原住民的。

原住民的圖騰。

IVAN在跟台灣黑熊打架。

二本松步道屬於北坑溪古道裡的一段,這邊原來有二本松駐在所,因為駐在所前的2株松樹而命名。
這裡是今天午餐的地點,五星級的景觀,有熱水可以借用,還有清風徐徐。
旁邊這位是雪管處的柯先生,聊得很開心的一個下午。談到人跟人之間的因緣際會、原住民聚落裡巫師文化的現況、身為原住民的國家公園解說員一份子的為難與有趣之處、打獵文化與生態保育並存的窘境、紋面的習俗可不可以叫做黥面……等等,娓娓道來都讓我跟老爺相當意猶未盡。短暫相處的緣份,令我們再三回味。

二本松駐在所的舊址,左邊的木屋的位置據說原來是武德殿。

新的二本松,舊的兩棵松樹一棵已經倒了,一棵枯萎當中。

這個木箱不是鳥箱喔~是蝙蝠箱。看圖案就知道。
底下的格紋方便蝙蝠鉤抓,四個小格子是蝙蝠的出入口,從格子的尺寸就可以知道蝙蝠的大小,其實比我想像中小很多。

往丸田砲台的路。

森林三角點。這裡也是二本松山(或稱為丸田山)三角點。

丸田砲台的解說牌上有昔日的照片。

這邊就是以前丸田砲台的位置囉。

環顧四周,其實看不到太多明顯的遺跡。不過沿路可以見到溝渠、磚塊堆砌,丸田砲台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當時這邊重兵佈署的情形不難想像,周遭原住民的處境更是令人同情。

大正13年7月樟林地界第25號石柱。樟林地界有專賣局立的、也有殖產局立的,不過這塊牌子沒有註記那麼清楚,年代久遠了吧。



離開丸田砲台的路,林相改變了,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每次走在竹林裡就有一種武俠片的感覺,好像等等有大俠帶著刀會從後方凌波微步而來。

雪見的位置真的很山裡面,從大湖開進去之後還要一個半小時以上才能到得了。不過她四季都會有不同的風情面貌,我想我們應該還會在不同季節再次造訪。

離開雪見往苗栗鐵道博物館的路上,這個社區名字好可愛,叫作大將軍社區。

鐵道博物館,已經是第二次來了。不過還是很喜歡。
苗栗鐵道博物館是全台灣第一個為鐵道車輛所設立的公園,目前收藏有13種鐵路車輛,也是全台灣收藏車輛數量最多的鐵道公園。

CT 152蒸氣機車是屬於台鐵戰後的CT150型,製造廠是大阪汽車株式會社,1917年製造;停駛於1978年,是台灣鐵道為數最多的蒸氣機車(43輛)。用途:旅客列車用,行駛於西部幹線及山線輔機用。特色:1.車輪直徑大、速度快 2.有煤水車可長途行駛3.有除煙板可提升服務品質。

台鐵機器人又來了,這個在丟丟銅隧道、扇形車庫都有。也算台鐵的公仔之一。

阿里山蒸汽機車28號,美國拉伊馬公司製造,製造於1913年停用於1973年,應用於阿里山旅客列車。特色: 直立式三汽缸、斜齒輪傳動、駕駛座在右側、附有郵政箱、煙筒上方有鐵絲網,防止火星飛散釀成火災。

阿里山小火車都有這種郵政箱幫忙送信的。不過只看過這台28號的郵政箱是綠色的。



DT 561:台鐵保有的機車,型式為DT560型,美國ALCO於1920年生產,1979年停用,為貨運專用牽引機車。特色:車輪直徑小輪子數目多(跟CT 152一比輪子的大小跟數目有很明顯的差距)所以速度慢但牽引力大,有煤水車可長途行駛。

阿里山高級客車 SPC2號,日本車輛株式會社製造,出廠1971年停用1982年。用途:旅客列車用,座位28位。特色:林鐵光復號最高級的客車、內部陳設豪華(從外表實在看不出來哪裡豪華)附五具電扇、內有車長閥、手軔機設備緊急時可控制列車停車。

SL331:糖鐵車頭,1935年由日本車輛製造,是台灣糖業鐵路輕便鐵道762mm軌距(五分車)專用的機車,早期為虎尾糖廠所有。

台糖小火車大多都有這個廠號,目前為止也收集了十幾二十個了吧。(老爺:妳還不快點給我整理出來!ㄘㄟ/~~)

R6:台鐵動力柴油化後第一批購入12輛之機車,由日立公司於1960年生產,因車況不佳曾於1973年改造,最後於1996年停用,僅餘一輛保存。

台糖鐵路巡道、公務車254號,台糖虎尾糖廠1962年製造,使用汽油引擎。

柴油機車11403-5:阿里山森林鐵路引進之第二代柴油機車,1955年由日本新三菱重工業所生產。此型機車因性能不佳,性能甚至比不上28噸蒸汽機車。購入後直到民國51年才開始營運行駛,這離製造日已經七年了,主要行駛路線為嘉義-奮起湖之間,但還是以行駛平地及調度車輛使用為主。

柴電機車S405:台鐵七堵駝峰調車場專用之調車機、區間列車用,美國G.M通用公司於1969年生產,1997年停用,1999年修復。

阿里山林鐵柴油機車,第一代內燃機車日本新三菱重工製造,1953製造1982年停用,用途:客貨列車。

轉車台。

「東線小叮噹」前身的同型款「黃皮仔」客車。東部窄軌客車。這類客車外觀下黃上白,俗稱「黃皮仔」。窄軌停駛後,台鐵將部分「黃皮仔」改成1067公厘標準軌距,繼續奔馳在東線鐵路上,幾年後改塗成藍色,所以被暱稱「東線小叮噹」。
最近聽講窄軌蒸汽機車LDK59維修得差不多了,假以時日也打算出來亮像,拉著「黃皮仔」懷舊復駛。這應該又是鐵道迷福音。

彷30SPK2503打造的台鐡30SPK2502木造客車。這已經算是國寶級的客車了。
二等木造客車,車內外裝、座椅、行李架、地板……都是木材打造的。(顯然搭乘起來會相當不舒服)。





旁邊還有投煤練習場,每次來都沒見到開門。

上回來還見到一位台鐵老員工灰白的頭髮拿著傢伙在保養這些舊車頭,我們問說:這些車頭應該不太會有機會再上路了。台鐵老大哥說:的確是啊。不過他們還是有畫分責任額,有時間還是來保養這些車頭,讓它能繼續容光煥發。

老爺在網路上找到一家老飯店,聽講菜色多麼有特色,走了一天我們都餓了,當然趕緊來覓食。一到門口就看到since1937…那真的很有歷史。

饑腸碌碌的我,一看到這店頭的海報就很傻眼……瞎咪!只有外帶喔。

一進得店來,躺著一堆白白胖胖的包子,各式口味,那就一人來一個包子唄。客家小炒包價格略高一點,不過很有特色。
蒸得軟嫩的鴨子,身上還五花大綁咧。我心想應該是太軟了,線不綁著應該很容易散開來。

等候了一點時間,老闆娘還熱心端茶出來讓我們喝。店裡有許多老照片,我們也正好邊看老照片邊打發時間。
因為只有外帶,所以就在車上熱騰騰打開來吃囉。店家很細心的附上不少塑膠手套,顧不得燙,美食當前,就邊喊燙邊享用。外皮炸得金黃酥脆,裡面的肉又很軟嫩,拿著骨頭輕輕一拉,就可以把腿整個扯下來。兩位老饕小朋友也頻頻稱好。


北坑溪古道沿路有不少人文史跡,應該可看性不亞於知名度較高的霞喀羅古道。不過兩條路路途都不短,都是至少兩天才能完成的壯舉。老爺心裡對於還沒征服的古道,應該有不少想頭跟規劃…..古道的記錄,龜步進行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