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部落醒來的早晨,清冽的空氣陪我們奔到屋外看雲海。果然是「雲的故鄉」,早晨太陽還沒完全升起前,雲海果然在山巒間等待早起的人。過了一會兒再過來看,雲霧已然消散無蹤去。

昨晚太夜了,沒有為武界民宿多拍些照片。左邊這棟房舍就是旅客住的。後來在部落裡多花了點時間繞一繞,發現這應該就是部落裡一等一的豪宅。

處處都有原住民的特色,我們住的這四人房是「飛鼠的家」,房門上還掛著一整隻的飛鼠。

隔壁「山豬的家」則是掛著兩個腳蹄跟一對獠牙,好不可怕呀~~不過由此可見男主人打獵的功夫很是要得。

動作敏捷習性機靈的山羌也來了。

早餐時分,兩位布農族的小女孩晃進來民宿玩盪鞦韆。純真單純的笑容。

用過早餐之後,我們就跟女主人道別上路了,在部落裡到處轉轉。
路邊不經意的角落就有開得繁花似錦的梅花。

每回拜訪布農族的部落就會看到布農族特有的畫曆(這裡有滿清楚的圖解),以及記載著農事、出獵等行事的類似象形字之符號。(照片中上排的圖案)

新武界引水道。全名應該叫做「新武界隧道及栗栖溪引水工程」。美麗的拱橋在工程術語中叫做「過河段」。橋下就是濁水溪。
舊武界引水道就是我們探訪不成的景點之一。原來日月潭的水來自武界,日治時期興建水社壩及頭社壩蓄水,才將日潭及月潭連接起來成為今日的日月潭。為供應日月潭的水源,日本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興建武界壩攔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武界引水隧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完工迄今已逾70年。但如今該引水隧道已不堪使用,必須興建一條引水隧道取代。
耗資台幣90億、全長16.4公里的新武界隧道引水工程堪稱台灣水橋之冠,這個工程還得了些土木工程類的獎章肯定。不禁對當時興建隧道的英雄們肅然起敬。

從引水隧道這面俯瞰武界部落,清朗天空下一個遺世獨立的聚落。

山裡面只有咱們幾個人,父子三人索性來個百米賽跑。跑最慢的人是烏龜~

續往前行,在武界林道上繞了一會兒山路,剛剛的拱橋已經又遠又小了。

湛藍的水映著藍天白雲,好久沒有這樣看天空的倒影。
這樣的景致襯著我寶貝的笑容。不過遠處其實可以看到泥沙淤積相當嚴重。

武界水壩的壩體,這就是當時日人的工程囉。
這邊是萬大水庫的「外庫」(怎麼那麼難聽ㄚ?),「內庫」要走過思源吊橋跨過濁水溪到另外一頭去才看得到。

藤蔓密佈的武界吊橋,兩旁並不是鋼纜喔,就只有幾根鐵絲纏成一股來懸吊這座吊橋,膽小的黛西我看了又是一陣毛骨悚然。

旁邊有族人在耕作,還帶了幼齡的孩子跟小狗在一旁玩耍,好一副田園生活的景象。
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有摩托車自吊橋上呼嘯而過,原以為只有那一位大嬸膽子特別大呢,沒想到過了十分鐘,大概就看到兩三次摩托車特技表演橫渡的景象。我們眼中的膽戰心驚,其實是部落裡便捷有利的交通要道咧。

思源吊橋。台電民國四十幾年建的,跨越濁水溪的一座吊橋。老爺一心要從這裡前往石城谷,飽讀地圖的MASON跟老爺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聽講石城谷的地形被河流切成了萬里長城。
不過因為路況真的沒有很好,加上要走的景點永遠走不完(附近想拜訪而暫時放棄的景點,除了之前講的日治時期的引水隧道、摩摩納爾瀑布、聽說現在保存狀況已經不太好的曲冰遺址、名字十分可愛的可可亞溪、還有以楓紅聞名的奧萬大……老實說我覺得台灣可看可玩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永遠都不會有玩完的一天)經黛西我跟老爺一番討論之後,老爺才心有不甘的折返,往下一個據點前進。

台灣地理中心碑。

黛西一把年紀第一次來到這裡,你們兩個小小真的上輩子有燒好香,命不錯ㄚ~

這邊也是能高社的遺址,石燈籠「竿」部份背面刻有「日月潭水電工事記念 昭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建」。

殘件。



以前的參道,現在則是大家散心運動的好去處(這應該是我們造訪過最長的參道,還好車可直達山頂,否則……….)。

這個比較靠近馬路的山清水秀碑,以前有好一段時間被當作是地理中心。光復後重新測定,才重新定出來山頂的三角點才是真正台灣地理幾何中心點。

巴豆妖妖了,來去覓食去。這邊有一家古早麵。遠遠就看到有相當多的人潮。

小菜弄得乾淨又好吃,沒兩下就清潔溜溜。

麵來囉。這種麵沒有太多的裝飾點綴,只有肉片跟一點點豆芽菜,湯頭是大骨熬煮的,類似賣麵炎仔的這一路,好像都是以「古早麵」做訴求的。

這個滷蛋應該是招牌菜,看其他桌客人都有點,我也點了來試試。用湯匙切開來就知道其講究及火候。蛋白跟蛋黃都可以看到至少有兩種層次,入口當然口感也極豐富。

吃飽了好滿足,開車在路邊亂瞄看到好大的酒缸,仔細一看才知道是種花用的。

位於仁愛鄉互助村的清流部落,因為地處三條溪包圍的地方,因此日治時期被稱為川中島。
清流部落居民屬於賽德克族,原來世居霧社地區。在二次霧社事件後,賽德克族餘生後裔被日本政策強制迫遷到北港溪的川中島集中管理。國民政府來台後看見北港溪清澈之溪流,認為此地為一好地方,因而改稱清流部落。
牆上的壁畫就是莫那魯道的像。(關於莫那魯道及霧社事件,後來有不少戲劇或文學作品加以描述,比如說前幾年公視拍攝的「風中緋櫻」跟海角魏導的「賽德克•巴萊」)

跨越北港溪溪谷之上的「川中島吊橋」,既是賽德克族人遷居後新家園的門戶,也是囚禁這群餘生者的枷鎖。

川中島社祠的遺址,現在則是餘生紀念碑。

社區裡的門牌,好像家家戶戶都是這個樣子。有漢人的姓名,也有原住民語的姓名寫在門牌上。

國姓鄉的國姓爺。
跟其它南部的地名一樣,這裡的命名由來也跟鄭成功大大的有關係。

開得密密麻麻的炮杖花,再下來幾天到哪裡都被她炸得暈頭轉向,原來冬春交替的此時正是她的花季。(連續了幾天之後,後來老爺一看到炮杖花就害怕)

用紅糖、糯米、蓖麻、石灰的混合物充當混凝土興建而成的糯米橋。只有橋墩的地方是古蹟,橋面則是敏督莉颱風後重修的。是台灣目前僅存三座糯米橋之一。

這也算是一種售地的促銷手法嗎?

離開國姓鄉後我們循著新通車的6號高速公路回到埔里,由愛蘭交流道下國道。

埔里桃米社區紙教堂,2008年9月21日啟用。
這座教堂自日本神戶遠渡重洋到台灣,整個架構由58根紙管做為支柱。阪神大地震後,東京坂茂建築師為神戶鷹取教會所設計,災後重建期間它帶給了當地人很多的信心。地震無國籍,現在移到921地震的重災區--埔里,無非是提供一個心靈和社區重建的平台,藉由希望,幫助災民走出那無法抹滅的夢魘。

不會動的日月潭纜車。這算番外篇。

耶穌堂。
曾是先總統蔣介石及夫人做禮拜專用,靜默了30多年後2009年5月重新開幕,現在不只是陸客旅遊的重要景點,同時也是拍婚紗取景的好地方。

日月潭中的拉魯島,日治時期上建有玉島神社

涼亭底下有隱藏版的碉堡。

解說牌上說是以前蔣先生搭的小船,我覺得好像後慈湖那種一葉扁舟上面還有藤椅的那種更有FU。(說到這,幾時要來去預約後慈湖ㄚ?我看周末要能約得到應該難度頗高吧)

憲兵崗哨。

步道的林間忽然瞥見有鳥箱。

日月潭殉難碑。旁邊就是頭社壩的壩頂。

昭和九年(1934年)由當時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第六工區的承包商鐵道工業株式會社所立的石碑,左右兩側載明施工時因工殉難者的姓名住所和年齡。在花崗岩的碑石上,歷經歲月久遠、風雨侵蝕之後,還隱約可以讀出一些資訊。來自魚池庄及埔里街,以及其他來自台灣各地,為興建水利發電工程曾經奉獻過自己心力的無名英雄們,他們的年紀就永遠停留在1934年那一刻。

繞過日月潭某一處山谷看見的夕陽餘暉。怎麼可以有那麼多繽紛又富有層次的色彩堆疊咧?

來到水里,這幢看起來挺不賴的木屋建築就是聯勤水里招待所。咱們第一次全家旅行到處趴趴走的南投之旅也曾經來這裡投宿,當時還住在主建築的閣樓,一進房就有濃厚的原木香味。 當時年紀小的MASON還拖著行李到處亂轉到處亂撞,IVAN 那時候更是年幼到大部份下車的時間都只能呆在娃娃車上……曾幾何時,小孩都大了(MASON現在已經是164公分的帥哥了),聯勤現在也停止對外營業了。(只有"可惜"兩個字可以形容)

水里必吃的就是這個董肉圓。街上有三家一樣招牌的店,老闆還特意在店招上註明是三兄弟所開,意思是人客你吃哪一家都是正宗的,不過我們還是每次都只來這一家。

很清楚的圖示介紹該店的肉圓有其特殊推薦的食用方法。照片中這位帥哥樣子很討喜ㄚ。

這種藍白花還帶缺角的碗就已經很有FU了,肉圓的好味道當然不在話下。

餡料別急著吃完,還要留著拿來加大骨湯,這又是另一層的享受。

雖然是傍晚才吃的肉圓當點心,不過check-in好今晚的住處,稍事休息之後,大家的巴豆又恢復了戰鬥力,往街上覓正餐去。
在網路上孤狗到的私房菜餐廳。

蛤蜊通常我們都是拿來炒九層塔,這邊的主廚仿效義大利菜的搭配拿來炒蕃茄。好像更能吃出蛤蜊的鮮甜。

這個是個三杯的菜。三杯啥呢?這個蛋黃色形狀圓圓吃起來像栗子的東西,叫做蘋婆,也叫做鳳眼果。三杯鳳眼果~沒吃過吧?

不是蔥蛋,也不是菜脯蛋,這是野菜煎蛋。

主廚老闆娘的菜單果然很有特色,手藝也不賴。吃完了飯她也得空,還過來跟我們聊了一會。飯後奉茶跟金門家裡喝的茶葉是同一種路線的,一入口就馬上知道。喝著喝著就想念起鄉下的老家了。

明後天的行程又要再次進入山區,今晚應該是這次行程中吃住都最優的地方(沒辦法,咱們家一向不是走五星級路線的。尤其自從上回住過觀霧山莊之後,未來增加這種路線的機會應該會更多了……明晚住的地方咱們還要自炊咧。) 不過處處都能有新鮮的嘗試與不同的體驗,才是我們旅行的最高指導原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