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還有些年假來休一休,周間到處趴趴走的感覺還不壞。加上老爺很會規劃行程,我就只要傻傻跟著走一直拍照就好。

已經蓋了好一陣子的319章,希望能快點把台北縣市給弄好先。上回跑來坪林蓋章,小7說他們家的章子好久以前就不見去,路上一家茶行理應有章子的說也被幹走。(台灣治安有這麼壞?還是大家都想要收集319章?)只剩下唯一的希望到農會來蓋章。
送了小朋友去上學後,其實20分鐘內就到了坪林,高速公路讓鄉鎮間的移動距離變短很多。
坪林依舊好山好水,只是繁華已漸漸退去。

老街的人字磚牆依舊,只有老人家在街上逕自過著他們的生活。

章蓋好了,該吃飯了。老街的老味道總是我們的首選,今天的早餐往慈聖宮去。

短短的一排店,臥虎藏龍了不少美食。從幾年前第一次去吃阿萬毛蟹到現在為止,這排店還有一大半還沒試過呢!
拜美食節目之賜,這邊的美食益發的聲名大噪。用餐時間來都是大排長龍。

這家老闆正在處理魷魚,號稱他家的魷魚是用「三溫暖」做spa來的,下次要找機會來試一試。

早餐時段開的店不算多,我們的首要目標是這家鹹粥。這家鹹粥被舒國治評為「最稱佳味」的名號之後,粉絲應該增加不少。
右邊的爐子放鹹粥,左邊的鍋子調理炸物來佐粥。

這鹹粥比較像是泡飯,米粒一粒粒好分明。台北西區好像都是這種泡飯路線的粥,周記肉粥也是這種口感。
粥裡面有好幾個小肉羹(不是裹魚漿的那一種)頗入味又很有嚼勁,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

紅燒肉是鹹粥的好朋友。老爺說葉家鹹粥的紅燒肉比周記肉粥的還好吃。黛西我嘴很拙,滿分十分的話,八分或七分對我來說都差不多。醃蘿蔔很脆,有一絲絲微微的辣,跟紅燒肉很對味。

炸豬肝,這個炸物就不是每個攤子都有賣。應該是料理手法的門檻比較高。東西不新鮮,沒有醃入味,火候太過則太乾澀難以入口,火候不夠又無法下嚥‧要好幾個要件齊備才能有一盤好吃的炸豬肝。

同坐同一張條凳的歐哩桑。真羨慕他每天信步走來就有熟悉的美味當做一天的序幕。

來的時間早,沒有炸海鰻可以吃。不過剛好見到老闆在殺鰻魚。
這海鰻比老爺的手臂還要粗,簡直就是海怪級的狠角色。

這場面有些兒血腥,但老饕如我們者,看了可是口水直流。(想像那海鰻炸出來肥厚的樣子….流口水ing)

吃完了早餐心滿意足的晃到街口的仁安醫院。這仁安醫院以前每次來都要駐足觀望它好一陣子。殘破的外觀還看得出當年的不可一世。後來再經過發現在整修了,照例又在擔心這古蹟可不要被修成嶄新無比才好。
這回來看到仁安醫院已經演變成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了,開放參觀還有親切的服務人員。二話不說馬上登門拜訪。
門口這個舊式窗戶就是投藥口跟掛號的地方。

舊式的醫生包跟英式的呢帽,都顯示出主人翁的身份與地位。

舊式的手術檯及手術燈。經過歲月之後依然保存狀態良好。

看診的科目。疑?隔膜不是橫的嗎?怎麼變成「縱隔膜」啦?傻傻分不清楚。

欲上樓梯的主要門廊,那種門板的設計跟窗花的精緻程度,老爺跟我都好喜歡。(工作人員說那個玻璃都是舊的才會花紋那麼雅,醫生家的小孩果然比較不頑皮,要不那個玻璃看現在要去哪裡找工匠來修理重作??)

日據時代的地圖,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公學校左邊的轉角第一家就是仁安醫院,經過了幾十年還是一樣沒有改變。
地圖上也可看到有「xx自轉車」「xx事務所」這種有時代感的字樣。

醫生桌上的舊佈置,這年頭大家都已經不「提筆」寫真正的信了吧。更別說是用毛筆一筆一畫慢工出細活的寫。

同一個場景,事件是結婚大喜,不難看出醫生家的交遊與生活的闊綽。(注意看:來道喜的都是外國人)
不過工作人員也跟我們說:柯醫師除了醫術高明以外,醫德也沒話說。貧病的病人上門來看病費用總是積欠著,欠久了到年底明知這些病人無力奉還,就來個年終大掃除把借據都燒了。
好像總是在那樣的年代裡,才可以感受到人格的高尚與偉大的情操。這也才是足以傳家的價值觀。

二樓是醫生居家的所在,靜謐的角落有舊時的沙發與古老的時鐘細數著過往的時光。
(小時候阿公家也有一樣的椅子也~好懷念喔!不過我們都很頑皮ㄚ,在阿公的沙發椅上蹦蹦跳跳的,還沒坐多久,皮就先被弄破了,再下來就是裡面的海綿跟彈簧都跑出來,最後只好在外面貼上一塊狗皮膏藥般的膠布勉強再撐一點時間…寫到這裡就想起小時候阿公家的場景跟阿嬤那拿手的白斬雞跟炒米粉了)

位於延平北路和涼州街口的「仁安醫院」,建於昭和二年(1927),為轉角七開間二層樓店屋建築。轉角立面做圓形山頭,上面飾以花草泥塑浮雕。邊柱頭與間柱頭做凸柱雕花圓球收頭。
老建築與社區營造相結合,希望這撞擊出來的火花可以讓老建築再現更多生命力。

拜訪仁安醫院完全在意料之外的行程,不過城市旅途就是這樣處處充滿著驚喜。

玩夠了趕緊進入今天的表列重點—圓山水神社。
從劍潭捷運站遠遠的就可以看到自來水公司圓山辦事處。黛西我經過這裡怕沒有八百萬次了吧,從來也不知道這裡有水神社。根據網路上打探來的消息,從水公司旁邊的小徑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圓山貯水池。
這是八角配水井:有著調配出水水壓及水量的功能。從外觀看只像是一個石亭子。

圓山貯水池是日據時代興建的自來水廠。屬於草山水道系統(陽明山的水管路)的一部份。以前取水不易,大興土木把陽明山的水經水道系統送到市中心。
進出貯水池之地下長廊的入口處築有高塔,網路上查到網友說“其門框上刻有「活水頭」臺北市尹(市長)之題字,揭示「圓山貯水池」所蓄積萬噸之自來水川流不息,是臺北市民賴以活命之水源,其重要性可見一斑。(http://tw.myblog.yahoo.com/bike-oldman/article?mid=20956&prev=21088&next=20929)”  
現在看起來已被藤蔓包覆的高塔,倒是添了些許秋意。

只見到八角井與高塔的我們,正以為走錯路呢。原來水神社還要往右轉再走個兩分鐘左右。
圓山水神社應該算是拜訪過的神社中較為MINI的,但也算保存相當的完整。可能由於只是水道課的職員立來祭拜水神跟水道課殉職員工的,因此並沒有遭到破壞。

「圓山水神社」的社名碑後面,清楚的刻著「昭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938年到現在,也經過了70幾個年頭了。

手水缽,大大的「水」字非常顯眼。

通往本殿的迷你參道,上面的本殿已經完全換了個樣,變成中國式的涼亭。

參道兩旁的狛犬。張嘴的這隻是公的。

閉嘴的這隻是母的,腳底下還有隻小狛犬,但身形已經不太清楚了。

從水公司要往貯水池的路上打掃得非常乾淨,就像一般市民登山道路一樣。但到了貯水池跟神社這頭則呈現荒蕪的樣子,蚊子很狠!黛西我皮嫩當場被叮了好幾個包。
這隻吉娃娃好可愛,我們上山時就看到牠耳朵整個往外捲,下山時牠耳朵還是這樣子。很少看到有這種情形的咧,肚子好大的吉娃娃。老爺對於上山時一直被他吠頗有微詞。

離開水神社之後,下一個點是芝山公園。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以為芝山公園的位置在大直橋過來,圓山飯店的底下。原來它根本不在那邊,而是在陽明醫院附近,沒想到十幾年來我一直給人家張冠李戴。

這條樓梯又臭又長,黛西我個人看了就相當腿軟。還有個名目叫作「百二崁步道」。

秋天的天空。

芝山岩這裡有特殊的地形景觀,也有史前遺蹟出土(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我們就走到哪看到哪唄!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政府領有台灣,首在芝山岩惠濟宮文昌祠義墊原址,成立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士林國小的前身),招募台灣子弟學習日語。
次年,發生「六氏先生事件」。當時義軍反攻台北城,芝蘭堡(士林)義軍攻擊芝山岩學堂,殺害六名日籍教師。事後,日本人在芝山岩設神社,以紀念罹難教師,並視芝山岩為教育聖地。當年神社參道自山腳下,設百二崁石階。神社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書「學務官僚遭難之碑」,述其事件始末,並有碑石刻載遭難教師之姓名。
芝山岩事件碑。這塊碑上面寫的是中華民國時期對芝山岩事件的史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書「學務官僚遭難之碑」,這是日人的觀點。
歷史本來就很難爭辯誰對誰錯,只有立場的不同。在這個場景中可以同時見到不同史觀同時並存。兩案並陳,愛看哪邊選那邊。

雨農閱覽室,就是以前芝山岩神社的位置。裡面有人在閱讀呢!不過想到百餘年前在此地曾經發生的事情,附近還有個「同歸所」(埋葬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變死難者及咸豐九年(1859年)漳泉械鬥無主死屍)。黛西我忍不住有些兒毛骨悚然。趕緊黏著老爺。

據說是台北盆地最古老的大樟樹,已經高齡三百歲了,見多識廣的它。依然直挺挺的迎接每個日出日落。

雨農閱覽室後的學務官僚教師姓名碑石,看得出被整修與黏補的痕跡。在網路上查到這些日人立的碑石都曾經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但現在則可以看到用客觀方式呈現歷史原貌,因此得以原地保存。

順著步道繞行公園,今天天氣不錯可以遠眺文化大學。

六氏先生之墓。芝山公園這邊有海底的沉積地形,因此都用步道墊高起來,避免對地形的破壞。對於地理課本裡提到的「節理」、「風化」…等等有興趣的不妨到此一遊。黛西我早就把這些東東還給老師了。

三級古蹟惠濟宮。漳州人從大陸到台灣移墾,也把守護鄉土的神明「開漳聖王」一起帶來,就在這裡建惠濟宮,因此此地也成為士林地區漳州人的信仰中心。
我們來的這一天應該正好適逢某種盛大祭典,廟裡面有很專業的頌經團,電子琴伴奏還帶孔鏘。相當認真又熱鬧,我進去感受了一下氣氛之後,就趕緊出來外面不敢造次。

芝山岩合約碑記。名字聽起來就很特殊,幹麻要有合約呢?我跟老爺讀了半天,簡單來說就是某黃姓地主同意獻地建廟,名為「芝山巖」。(地名由來)。黃氏後人黃承帶擔心芝山岩唯恐遭農畜破壞,要求言明獻地之四邊界,於是就立了「芝山合約書」,當時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合約書。但後來又某人藉口砍伐芝山岩東北方的古樹,被罰演戲表示道歉(又是罰演戲),並再度規定不許砍樹。為怕大眾忘記此約定,並了解捐地建廟之來龍去脈,於是在此立「芝山合約碑記」。

因漳泉械鬥事件,漳州人在芝山岩周圍建立四個隘門,作為防禦泉州人的堡壘。這是重建過的北隘門。

步道邊隨處可見生態景觀,左邊這棵樹再幾年就會把右邊這棵樹鯨吞蠶食包覆住。適者生存的法則不斷上演。

西隘門,還留有一段城牆。現在是三級古蹟。
我看著那厚實堅固的牆垣,忍不住這樣想:平平是唐山來的同文同種的移民,因為土地資源的分配不均或利益衝突,就要以武力械鬥收場,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真是可憐又不值得。(有關漳泉械鬥可以看維基這裡,十八世紀中至十九世紀中,百年來衝突不斷。)不過歷史似乎總是在不同時空一再重演,印巴之間的衝突也還是繼續沒完沒了。中東也還沒有完全平靜的日子。要到何時才能實現世界和平的大夢??恐怕遙遙無期。



走出芝山公園,這裡有放大版的芝山岩合約碑記。

時至中午,又到了該覓食的時分。
這家溫泉拉麵可是赫赫有名。快要兩點了還是「人滿為患」。

這邊比較有名的小菜應該是溫泉蛋,不過上次吃過了。點了兩樣小菜(名字已經忘了…我老啦!)左邊是醋加薑加海帶芽,好清爽的味道!右邊是蛋豆腐加柴魚醬油。簡單的食材,加了柴魚之後,就有畫龍點睛之效。

嚇死人料多滿出來之「英雄拉麵」。滿滿的叉燒肉、魚卵卷、蛤蜊、青菜…鋪得滿滿的,見不到麵條。

味噌叉燒拉麵,這個看起來比較正常。
這邊的拉麵比較像是台式的,麵條也是台式的拉麵。不要用日式拉麵的眼光來期待它就會覺得料多又好吃。

吃得太飽,在附近逛大街散步。
這水泥橋被稱為「溫泉鄉的吉他橋」,台語片「溫泉鄉的吉他」有一幕場景,男主角倚在橋邊瀟瀟的彈著吉他。但這座橋已經快要傾倒啦!

瀧乃湯溫泉。前身是「天狗庵旅舍」,是日本人大阪人平田源吾1896年在北投溪畔開辦的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也是日本皇太子裕仁唯一拜訪過的北投溫泉。裡面還有著「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門口掛著「男湯」「女湯」的褂簾很有特色。本想晃到門口拍照,老爺說我們沒有入內消費,門口的工作人員看起來有點兇兇的,還是從側面拍照就好,改天天氣較涼再來拜訪。今天天氣太熱了。再泡湯恐怕會中暑。

「北投溫泉博物館」。現在已經變成北投的地標。旁邊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也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綠意盎然。
溫泉博物館建物歷史悠久,造型為英國鄉村別墅風格。現在也是三級古蹟,它是由原日據時代的北投溫泉浴場的遺址改建,始建於大正二年(1913年),當時規模為東亞最大的溫泉浴池。光復後,這座建築因年代久遠失修而逐漸頹毀荒廢,甚至被人遺忘。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在鄉土教學時,才偶然發現這處遺址。經地方人士努力奔走陳情,修護整建,成立了「北投溫泉博物館」,於民國八十七年正式開館。
已經不知是第幾次來訪了,我跟老爺坐在椅子上頭靠著頭休息(吃太飽好想睡),品嚐屬於我自己的小小幸福。

圓拱型的廊柱環繞著公共浴池。貴族般的享受。

來過很多次就沒有那麼拼命拍照。不過這種圓拱型的窗台當場又變成我們的收集品,希望將來 LONG STAY的房子也能採用這種造型。

銀光巷底的「岡本翁頌德碑」,用以紀念百年前第一位發現北投石的礦物學者岡本要八郎。

北投是個有特色的地方,信步亂晃,隨處可見專屬於北投的情調與文化遺跡。這些都是其它城鎮所沒有的。

在台北閒遊,不知不覺一天也快過完了。老爺說:再給你一個平日沒有的點。
南昌街這家四神湯,不在平常的動線上。要來都是特地安排,有次周末心血來潮專程跑來撲了個空,大為扼腕。聽講最近又上了某報評比的好吃四神湯,排隊的人龍更是空前的長。

手沒停過的老闆,用剪刀剪開食材的手,把剪刀剪出叮叮噹噹的節奏感。是每回來的時候的另一大聽覺享受。

濃醇的湯加上口感十足的食材。暖和了冬季的胃。

吃飽了拍拍屁股,接小朋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魯啦啦&黛西 的頭像
    魯啦啦&黛西

    魯啦啦&黛西 ‧ 一家笑嘻嘻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