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說四個半月前,咱們去到了金瓜石去走走看看,小的我因為忘了幫相機充電造成慘劇,因此只留下了半篇遊記。(上篇在這裡)這天在東北季風來訪的夾縫中覓得一個好天氣的空檔,事不宜遲趕緊來把下篇完成。

把車停在八角亭附近往上行,在時雨中學附近穨傾的牆角,又見到老朋友TR磚了。

三毛菊次郎宅。

太子賓館。(當時建造給來訪的太子住的,不過後來太子沒有來。這位太子就是昭和天皇,平成他爹)

窗櫺上有富士山的形象。

屋瓦VS天空。

黃金博物館。

來到博物館一定要來抱一下這塊全世界最大的金磚。這塊兩百廿點三公斤的金磚在黃金博物館開幕的時候以黃金市值折合價值台幣一億零五百七十四萬餘元。幾年之後現在價值已經超過二億餘了。(金價漲得超級兇)

門口有人在表演鋸琴,光一把弓跟鋸子就可以拉出音樂好神奇ㄚ,不過這種樂曲好像不太適合膽子小的人晚上聽。(笑)

本山五坑現在整修好開放部份讓遊客親身體驗當時採礦工們在漆黑的坑道中工作的經驗,IVAN要跟阿金伯去上工了。

狀態良好的五分車。

修繕得當的礦坑,重現當時的場景,頭上還不時有岩壁滲出的水滴滴落。參觀時必戴安全帽,小心安全。

用蠟像呈現當時礦工的工作,牛條搭建中。

這就是金礦的礦脈。

開鑿中。

準備點燃炸藥。

前面在清理廢石,後面繼續敲敲打打。純手工作業。

左:來擦個汗,該吃飯了。右:我先來“素”一枝煙先。

出坑時還得被搜身,看有沒有在嘴巴裡鞋子裡夾帶。

這邊的導覽做得挺不錯的,有蠟像展示也有語音在適當的位置用對話的方式講解。遇到爆破時也有音效搭配。

孩子們很愛看出口的工作人員在傳送安全帽,他們八成又想到月眉這類的水上樂園了吧。

本山五坑的出口就在往黃金神社的路上。往參道上的第一對石燈籠。

現存的第一座鳥居,原有三座鳥居,而現存兩座鳥居。

現存第二座鳥居,背後刻有「昭和拾貳年七月吉日建之」跟「金瓜石鑛山OOOOOOO一同」的字樣。,

神社拜殿殿柱,後方為本殿。

也是神社的殘件,在本殿後側凹洞裡,正面刻有「奉納」。

無耳茶壺山,真的很像。

往本山四坑的遺址走去,這段路比較少遊客。年久失修,路況不是太好。下坡有連滾帶爬之虞。
芒花的季節又到了。

本山四坑的遺跡,背景是大肚美人山。

本山四號坑附近的纜車機房。

本山四坑已被土石流所掩埋,在荒煙蔓草間或許還能窺見當年的盛況。這個山頭就是金瓜石的金礦藏量最豐富的地方,再往上去就是被鏟平的金瓜石本山金礦露頭(金瓜石的命名由來)
這裡有大金瓜的老照片可以看。
MASON笑稱我們在這裡踏的每一塊石頭可能都還有蘊藏金礦,因此他老兄處心積慮想搬一塊帶回家去。(我當然不答應啦~)

五分車鐵軌的步道。

安安靜靜的圍牆裡曾有怎樣的故事呢?現在都早已人去樓空囉。

台電在這邊蓋了一間木屋規模頗不小,我跟老爺懷疑是類似員工住宿休憩之用。

這段圍牆跟門柱是戰俘營現存的遺跡。講到戰俘這事忍不住想到最近看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書中也有提到不少令人鼻酸的小故事。跟台灣兵或中國來的外省兵的故事不太一樣,在金瓜石這裡的故事主角是以大英國協成員國為主的同盟國軍戰俘,被付予採掘銅礦的勞役,生活條件也極差。由於管理嚴苛、醫藥不足且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戰俘命喪於此。在黃金博物館也可以看到部份史蹟及照片。

為追念  一千餘名大英國協及同盟英勇的軍人在南洋被日軍所虜,於公元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間轉送來此地銅礦及台灣其它地區服勞役,受盡日軍殘酷折磨及凌辱,謹立碑哀悼戰俘永垂不屈之精神。  我們將永遠不忘

歷史不遠,但願世人都記取了教訓。

鼎鼎大名的陰陽海。海水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海灣中的海水顏色呈黃褐色,與外海方向正常海水的藍顏色形成鮮明對比。龜山島也有陰陽海,是因海底溫泉自然形成。水湳洞的陰陽海是因為天然礦物所形成的自然現象,不過大家印象中都認定是煉銅工廠排放廢水污染海洋之現象。非也非也~

中午來到卞(ㄅ一ㄢ\)家牛肉麵覓食。

這裡因為在山洞裡吃麵而聲名大噪。

小菜來囉~右邊的辣椒小魚還滿香的,跟一般麵店的做法不太一樣。

蕃茄牛肉麵那一路的湯頭,牛肉是用紅糟燒的,顏色很紅潤咧,不過今天火候似乎略顯不足,牙口不好的人應該咬不太動。

基隆港西區這邊頗有不少古蹟,有白米甕砲台,仙洞巖等等。
前往「佛手洞」的路上的小巷子,真不是普通的窄。

佛手洞是個佔地很大的海蝕洞,彎過來彎過去的很有意思,從外面完全看不出來裡面是這麼回事,相當令人意外。
我跟IVAN說在這邊玩捉迷藏應該會很HIGH,怎麼找都找不到。

為何叫「佛手洞」呢?有圖為證。真的很像佛手(黛西想到電影"功夫"啦!),大自然真的很奧妙咧!

從佛手洞鑽出來之後,旁邊就是仙洞巖的入口。藉幾個海蝕洞的地形來蓋這個廟,從廟裡的石碑上的題字有清代跟日據時期的年號,可以看得出來歷史相當悠久。

左邊有一個很小的入口,走進去之後大家都驚叫連連,這裡還能夠拍照,三年級的IVAN還可以站直背走路,往前行,等等就要蹲下來側著身子方能前進。完全嚴格考驗軟骨功或是大肚腩。

洞穴內空氣不佳,應該是洞穴內瀰漫著香火氣的關係。洞穴的盡頭僅供奉一尊石佛,據說是日本的財神-弁財天。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第九番不空羈索(觀音解救世人脫離苦海的繩索從不落空)三目八臂觀世音與第十番二臂千手觀世音(在第九番的背後)。在網路上查了一下,看來似乎在觀音山沿線好些個廟都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觀音散落,只是看不太出來分布的邏輯,也不知道為何有兩尊座落在此地。

今天的行程後半段在尋訪已經功成身退的「球子山燈塔」。明明在高速公路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它矗立在山上綠色的身影,不過接近到西岸山坡反而卻遍尋不著。問這個阿嬷指這邊,問那位大叔又說你看那邊,連在仙洞巖做導覽的專業人員都講不出個所以然。老爺只好悻悻然決定下次再來找尋她的芳蹤。
這附近還有基隆燈塔,本來老爺也不太抱希望,只想著說在放棄之前往白米甕砲台的路上探究看看。沒想到誤打誤撞亂開的這條路一直開上去,居然前方就是基隆燈塔!老爺跟我真是喜出望外。

總是位處山之巔海之涯的燈塔,本來外面有一塊牌子寫著「導航重地請勿進入」,我們兩個躡手躡腳闖進來。沒想到看守燈塔的大哥人很好,不僅讓我們進去拍照,還跟我們聊了好一會。跟老爺討論了一番如何前往基隆嶼及彭佳嶼燈塔,也好好跟我們分享了身為燈塔守護者的點點滴滴。
燈塔的造型總是令我們百看不厭。

基隆燈塔的對面就是繁忙的基隆港貨櫃碼頭。

遠眺光華塔。光華塔是一座高度約33.5公尺的藍色傘狀燈塔,是港務局用來接待貴賓用的,後來才規劃成為全台灣首座具備360度視野的燈塔環型餐廳,可以在上面喝咖啡咧。由於位於基隆內港,不能直接前往,陸路交通依舊為管制區,要到塔上反而還一定得搭船才能到得了。

天氣漸涼,聽講又有寒流即將來臨。老爺不禁興歎:要到何時才能走訪完所有的燈塔?(全台三十餘座現在只走了十座……long way to go 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魯啦啦&黛西 的頭像
    魯啦啦&黛西

    魯啦啦&黛西 ‧ 一家笑嘻嘻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