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不容易又熬到了周末,自然是先睡到自然醒。

這個周末的遊記就從瑞芳的名產 -- 龍鳳腿開始。
話說龍鳳腿的作法源自於雞卷,漁村為了哄小孩,將蔬菜與魚漿用豬網油包裹捏成雞腿狀油炸,因而得名。
瑞芳車站前面光賣龍鳳腿的小店就有四家,各有其擁護者。咱們每次來都排這一家,排前面的人經常一買就是二、三十支。

生意太好了,老闆娘補料中,這就是豬網油咧。

老闆跟老闆娘很有默契,老闆娘負責包老闆負責炸跟賣。每次看到這種很有默契兩人三腳的賣法,就讓黛西心生歡喜。

吃過了早午餐之後,往侯硐的方向前進,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三也磅空"。
路上還拜訪了另一道瑞芳美食,等等再來說它。
在基隆河的對岸很快就看到"三也磅空"的蹤跡,要到它的卻路有點曲折,原來要先抵達侯硐。
侯硐隧道。這是宜蘭縣舊鐵道隧道群的一員,造型好樸拙。

今天天氣好,有秋高氣爽的味道,天空是一種很舒服的藍。

Tony 說: 日據時代興建的宜蘭線鐵路,通過台灣東北角的山區。在瑞芳至雙溪的路段,就有九座隧道。這九座隧道,有三座靠近瑞芳,兩座在三貂嶺,其餘四座在猴硐。
其中一座為「猴硐隧道」,靠近猴硐車站,另三座為員山第一、二、三號隧道,位於苧子潭對岸的基隆河岸。 員山第一、二、三號隧道,因為前後相續,而被猴硐人稱為「三也磅空」。
「三也磅空」,是台語「三座隧道」的意思,更道地的台語說法是「三个磅空」,个就是"個"的古字。

這三座被遺忘的舊隧道,就在小路的盡頭,藏身在"福住隧道"的身後。
遠處河的對岸就是員山子分洪隧道。

從第一個隧道尾看前面兩座隧道,第三座隧道因為是彎曲的,頗有伸手不見五指之感。

在"三也磅空"的山坡上看火車來囉。

既然來了就順道拜訪侯硐車站及附近的景點。
侯硐跟附近幾座山城九份、金瓜石、還有平溪、菁桐的商業化不同,這種遠離塵囂的寧靜甚至有點寂寥的感覺,正是黛西喜歡她的地方。
造型優美的運煤橋。

車來車往的侯硐車站。
雖然只有兩座島式月台,但因為地處北迴鐵路途中,東部幹線、平溪線、運煤車、水泥車……熙來攘往,好不熱鬧。
來到這裡我就想起來2008年4月曾經跟 Teresa來到這裡追拍CK124的情景, 好友相伴讓記憶更加有味。



來侯硐的路上見到瑞芳的新特產 -- 米詩堤泡芙。

那就襯著鐵軌在車站品嚐泡芙。這是原味的,克林姆的內餡,很是香濃,卻不會過甜。

黃金泡芙,碩大的SIZE加上酥皮,內餡是地瓜餡,很香濃也很有特色。

瑞三選煤廠的舊址。
在那個工業興盛的年代,殷殷期待著"產煤裕國"。

現在只剩下殘破穨圯的遺址弔念著曾有的風光。



這邊的指標作得相當清楚。有很多東西可以看咧。

本坑吊橋。以前從瑞三本坑挖出來的煤,經由這座吊橋,送到河的對面去,再經由運煤橋送進選煤廠。

吊橋下的基隆河,壺穴地形歷歷在目。學地理也得要行萬里路,否則老師講半天壺穴,當小學生的黛西一直都摸不著頭緒。

磚造的礦工宿舍。



磚造的大灶,這宿舍光一樓就有十口灶,可以想像以前的光景。
極盛時期的瑞三煤礦一年可以產煤22萬公噸,想當然造就不少工作機會,也帶動地方經濟繁榮。

這個一格一格的是……茅坑。這個設計有點令人害羞吧。

樓上的大袋子裡還裝著滿滿的煤礦。咱們誰也沒見過這鼎鼎大名的"黑金"。

內部設施都已經移除的生活空間。

附近還有一棟已經整修過的礦工浴室,封閉等待開放參觀中。

瑞三本礦。



孤狗:瑞三礦業公司的董事長李建興,出身平溪窮苦農家,從事煤礦包工,承攬日本礦業公司的礦務工程。昭和9年(1934),日本三井煤礦認為猴硐地區的煤礦逐漸枯竭,於是將礦權轉讓給李建興。 李建興因此成立瑞三礦業公司。瑞三礦業深入地下探勘,發現更蘊藏量更豐碩的煤層,煤產大增,李建興從此建立了煤礦事業版圖。   二次大戰期間,李建興及其兄弟遭到日本當局嫉恨,遭以通諜祖國罪嫌逮捕入獄,亦牽連數十名員工入獄,直到戰後才獲得釋放。台灣光復後,李建興獲官派出任首屆瑞芳鎮長。   在政府培植下,瑞三煤礦成為台灣最大的礦業公司。瑞芳因此而更趨繁榮,全盛時期,瑞芳成為台北縣第一大鎮。 然而,隨著礦脈枯竭,採礦結束之後,瑞三礦業的榮景不再,瑞芳的繁榮亦隨之沒落。

現在在附近的介壽橋頭還有李先生的塑像,紀念他對當地的貢獻。

本礦前面有"檢身室"。金瓜石的礦工出得礦場還得被搜身一番看有沒有夾帶金礦出去。這邊則是檢查礦工進礦場前有沒有攜帶火柴等違禁品,礦坑裡面經常有許多天然氣,一不小心可是會引起大危險的。

整修過的柴油機車庫,牆上的標語很復古的重建當時的空間。

從河的對岸看選煤廠的不同角度。

幾十年前的造橋工法真令人佩服。

重建過的辦公室跟倉庫。

不久後,整個煤礦園區都會建制完成,這些可愛的小猴子恭候大家的光臨。


本來想造訪黃金博物園區,把金瓜石的遊記完成,眼看已經下午了,那就乾脆把這附近玩個過癮。
侯硐神社的入口,指示牌相當的不清楚,一百階倒是紮紮實實的一百,一點不騙人。

上了一百階之後路的方向並不清楚,其實要右轉順著侯牡公路小走一段路,才會看到鳥居。

侯硐神社沒有社格,是由瑞三礦業興建的私人神社,提供礦工參拜祈求工作平安順事。
檜木作的鳥居,據稱是僅存唯一的木造鳥居,幾年前還有完整的造型,因為沒有照料,現在已經呈現腐朽殘破的樣子,從第二鳥居俯瞰看不到前方的第一鳥居了。

階梯的盡頭是一座涼亭(疑似拜殿?)涼亭後方有小階梯跟平台(疑似神社本殿的基座)。
神社的地理位置都很雷同,有登高臨下的用意,視野都很好。


離開侯硐續往東北角海岸前進,經過小巧的"牡丹車站",這地名好雅致,跟福山的"大羅蘭"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麼一座簡易站,每天停靠的車次一定很少吧。

再往前行,經過雙溪。或許是因為這兩天剛好有雙溪山藥節的活動,覺得這邊的人潮頗不少,挺熱鬧的感覺。

很多鐵路沿線的小鄉鎮都很努力開發觀光資源,其實台灣可玩的真的很不少,只是需要被精心安排而已。來到雙溪看到縣府的觀光資訊站弄得不錯,沿路也有很多人在騎車,小鎮的榮景指日可待。

傍晚了,老爺說咱們到三貂角去看燈塔,然後嗑了海鮮再回家。我們當然舉雙手雙腳贊成。
燈塔襯著顏色有些兒詭譎的天空。燈塔的造型真是百看不厭……哪位建築師可以幫我忙,讓我的家也像這種樣子ㄚ??



燈塔的位置就在岬角上,每天看海角美景……我跟老爺都好羨慕那看管燈塔的人。

海中的礁石就是三貂角,這是台灣最東境的岬角。站在這個岬角面向著北方,那就"無人能出其右"啦。
維基:1626年,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船艦航抵台灣東北角海域,準備進佔北台灣,將此地稱為「San Diego」(聖地牙哥,紀念西班牙羅馬公教聖人迪達庫斯),後來台灣人以台語將「San Diego」轉音成「三貂角」因而得名。

來個合影吧,燈塔與民航局的塔台一起入鏡。

離開燈塔的山坡看到有兩隻豬,很詭異的在這個地方出現,不知道是不是遭人遺棄?肚子大大卻也有點瘦的兩隻豬。

跑了一天也該餓了,我們到澳底去覓食。每次來這裡總是往"新港海鮮"報到,老爺說咱們這次換個地方,來"黑白毛"吃晚餐。

胡亂點了一些菜後,沒一會兒菜就來囉。
這個在老闆娘手寫的點菜單上叫"白底",原來這種小螃蟹背部黑黑的像石頭一樣,但是肚子白白的,所以被叫做「白底仔」。
這種SIZE的螃蟹沒什麼肉,但是很鮮美,泡在大蒜醬油裡面,就跟"鹹蜆仔"一樣。去年在金門嬸嬸也用小螃蟹做了類似的料理,很適合拿來當下酒菜。

塔香魚肚,不知道是什麼魚的肚,沒啥魚腥味,QQ的口感好讚。

今天的主菜來囉。IVAN那天才在幻想著要吃螃蟹,今兒個就有得吃......我跟老爺應該造就了一對老饕小孩。

以前孩子還小的時候,吃海鮮都要我代勞,剝蝦殼剝螃蟹。現在孩子大了,也懂得品嚐美食自己動手的樂趣,完全不要我幫忙,一桌子人陷入沉默,只顧著低頭拼命大啖美食。
芙蓉海菜,這個我跟老爺都好愛。

小管麵,小管好小隻,但是好軟好清香。
材料新鮮了,怎麼煮都好吃唄。

沙西米,肥滋滋的……台式的切法好大塊,不過無損其美味。

酒足飯飽要打道回府之際,小孩正在對著整排的玻璃箱裡的海鮮品頭論足。
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過來抓龍蝦,剛好被我們逮著。這麼大隻的龍蝦,聽說有兩斤多重! 顏色好漂亮的龍蝦,聽說是台灣野生的,一兩七十大洋,算一算這隻龍蝦要兩千多咧。

好心的工作人員讓MASON把牠舉起來照相,MASON說重得很咧,又很怕拿起來之後牠會亂動。小子一副又興奮又膽怯的樣子。

台灣的東北角有好多好玩好吃的,怎麼玩都玩不完。聽講縣府觀光局正在規劃自行車道,會通過"三也磅空",這麼一條充滿古味的自行車道......真令人期待。
下一回還想拜訪"丟丟銅"歌裡的舊草嶺隧道。我期待秋天的自行車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