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節連續假,一直賴在家裡也不是個辦法。
老爺本來說要來個台南三天兩夜限時小吃大會師之旅。在小孩的大力反對(因為去年跑太多次台南)之下未能成行。老爺只好殘念的退而歸畫比較近的新竹之旅。

好久一段時間就一直很想去李棟山拜訪,之前賴董跟Teresa 還企重老爺的歸畫能力,沒想到那一次成了個大失敗。住在尖石的溫泉旅館不盡理想,而且要去李棟山還完全鬼打牆找不到路。讓我跟老爺都覺得超對不起賴董一家人的。 這次老爺說要去李棟山,我雖然覺得頗為興奮,不過有點被上次難得的大失敗嚇到,戰戰兢兢的有點害怕。
要出門的前一天晚上我果然又中了"連續假魔咒",開始頭痛發燒起來,原定第二天一早六點多就要出門,一直拖延到九點多才出得了門。

在有一點小塞車的狀況下,好不容易終於到了新竹。咦?這裡怎麼有纜車呢?貓纜不是正在停止營運嗎?一研究之下原來這是亞洲水泥廠的纜車,一直漫延到山的深處去。

要往尖石去一定得經過內灣,塞車既然是難免就只好往窗外亂看。2400坪的地賣98萬。要不要直接就在這邊long stayㄚ?

過了內灣之後好不容易進入尖石,一定要來幫泰雅勇士照個紀念照囉。這座泰雅勇士的像非常巨大,很遠就可以看得到它。

最近正在推行原住民正民的活動。原住民的部落也慢慢恢復名字。這邊有很多部落名字很好聽,等等還會再看到。路邊隨處可見原住民的圖騰。

這邊的地名叫做"青蛙石",我們張大眼睛到處尋找哪一個石頭比較像青蛙。不過水潭清澈無比,碧綠的水看了就讓人暑氣全消。

好不容易經過九彎十八拐終於到達李棟山莊的門口,這次真的還滿LUCKY,沒有像上次一樣一直鬼打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莊主人的手作,鐵皮屋及木屋各一幢。形狀相當獨特完全不是四四角角正襟危坐型的,非常有特色。

這木屋更妙的是裡面滿滿的都是主人或訪客的創作詩句。老爺說極盛時期山莊曾經有百來個人同時來此落腳。山莊主人一定是相當好客的吧!

山莊門口的指示牌,往左是馬美部落。往右可以到.. 什麼?三光部落?那不就是在拉拉山那邊?原來這裡翻過山去就可以到拉拉山咧。>”<

山莊門口掛滿了各地登山隊的布條,蔚為奇觀。

從這邊開始要登山囉,李棟山古堡標高有1914M。

進得山莊來,還是充滿了山莊主人的個人特色,手作的木屋加上到處都有主人的題字。

這位北北就是山莊的主人囉。進入山莊每個人酌收20元清潔費,小孩好像不用錢的樣子。

主人的題字。

李棟山的歷史也可以用自創詩句寫出來。

再過幾年再來不知道會不會寫得密密麻麻的?

往山頂的路上去,一路都是這種路況。
老爺說這邊算是中級山,在我看好像還好也,比我想像中簡單一點。路上遇到其它遊客穿著涼鞋就來了。

陽光從樹稍中間透過來。

除了剛剛那種山徑之外,還有另一條殊途同歸的緩坡。考慮到我還在破病,IVAN對於偶爾要手腳並用的路況會哇哇叫,老爺就帶著我們改走緩坡比較省力一點。

這塊指示牌上清楚寫著李棟山的歷史沿革與建築特色。

爬山爬了大約五十分鐘之後,終於到了山頂。首先看到的是有槍眼的古堡城牆。

古堡到了,原來古堡門口有佐久間總督的題字,可惜現在已經不見去也。

這邊的山頂有"一等三角點"的標誌。
以前去過太麻里的金針山上也有一個一等三角點。三角點是怎麼來的?這裡有一篇文章解釋(有興趣知道的可以請進)。不過我還是有看沒有懂。

這邊應該是相當重要的據點,還有一等衛星控制點,內政部對空標誌,氣象局的自動雨量測報系統等等,放在空蕩蕩的古堡中。不難想像歷史中古堡的重要地位。

我的寶貝們。

要離開古堡前來個合照吧!首先是比較正常版。

再來是搞笑版。老爺擺了個肥螳螂拳(還是肥鶴拳?搞不清楚),IVAN擺的不知是哪一路功夫。MASON 完全跳TONE來個YA。


下山的路上俯瞰馬美部落,有一種武陵人的感覺,安安靜靜的自得其樂。

到了山下囉,這是緩坡這邊的登山口。來回一趟慢慢走加上古堡內晃一圈大約一小時四十分鐘左右。

跟李棟山say goodbye之後就慢慢往回家的路前進。

路經尖石大橋,這裡的橋上有泰雅族的雕像引我注目。每一個柱子上都有不同的雕像各具特色,而且又不是太匠氣。
這一個讓我覺得有點莫那魯道的味道。

帶著獵狗打到山豬的勇士。

這一位更"勇"啊,提著人頭咧。好一幅勇士的圖像。

吊橋收集狂遇到吊橋都要留個照片,這是北角吊橋,相當的水泥咧。感覺是新建的。
黛西個人很不愛這種水泥的柱子還框金寫大字,重點是底下的鄉長還鎮長的名字一定都非常大個。這應該是地方首長的重要政績,但在黛西眼中看來就有點令人惱怒。

這是攀龍吊橋。

過了這一段路之後,車潮多到一路得走走停停的。正好可以下來看看內灣線的火車站。反正旅行都是這樣隨遇而安。

富貴車站。
這個站本來叫做"南河",為了跟"永保安康"一樣來弄個"榮華富貴"因此而改名的。有些鐵道迷罵個半死。

富貴站沒有站體,只有一排岸式的月台。簡單樸實的小站,叫啥都無所謂吧。
這算是火車站中的隱藏版吧。開車經過這邊若是車速太快一下子就錯過它了。

順著路往前開會看到合興車站。原來這邊以前是做樟腦的產地也。合興車站是少有的折返式的車站呢。

內灣線火車剛好進站,跟旁邊的普通車車廂排排坐。

這種車站的木造建築讓我好喜歡,不知不覺又想念起"海線五兄弟來"。海線五兄弟是否安好?元気ですか?

合興車站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才挽救了舊火車站免於被廢站的宿命。

合興的前一站叫九讚頭,真是個很有趣的地名。

這邊有超多轉轍器,當然又變成小孩的玩具。

很懷舊的號誌。這個就是火車的"紅綠燈",紅色舉出來表示紅燈,火車可能要稍慢進站之類的。現在很少看得到這種號誌了。

這麼浪漫的車站當然要來個合照。不過車站已經變成公園,旁邊有一家大小玩球散步遛狗的,讓我覺得氣氛好好。

一路慢行走走停停。到了新竹市區已經天黑囉。跟老爺討論決定餵飽五臟廟再上路,這樣高速公路上萬一再塞車也不怕。
來新竹晚餐我們的首選當然是 -- 馬家牛肉麵。

簡單的裝潢,不簡單的好味道。看起來清澈不油的湯卻味道濃郁。
麵條軟軟的容易入口,跟內門的外省麵的麵條是同一路的。跟南村那種手工家常麵一愣一愣很有嚼勁的麵條大不相同。卻也一樣的讚。

簡單的滷味,沒有太多花俏的選擇,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好吃。

這是湯餃,韭菜內餡,是老爺喜歡的外省味。

吃飽了再上路,其實也剛好有點避開尖鋒時間,回家的路上果然比較沒那麼塞車。比我們料想的時間晚個十幾二十分鐘就回到家了。
本來想第二天再拜訪清泉的,考慮到連續假期車潮真的很恐怖,還是呆在台北近郊就好。等黛西爸從大陸旅遊回來之後,再安排一次全家人的清泉之行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魯啦啦&黛西 的頭像
    魯啦啦&黛西

    魯啦啦&黛西 ‧ 一家笑嘻嘻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