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明節一大早就上五指山去掃墓去。
已經盡量趕一大早九點就到了,人還是一樣那麼多。不過沒有像以前擠得不可開交就覺得輕鬆不少。
拜好還早就跟老爺把小孩拎出來打算等等要去泡圖書館。
老爺說那我們中午來去吃"開開看"。

"開開看"這名字一聽就可以想像,當初老闆撤退來台時,想說先弄個小館子開來度日,反正幾年之後就可以光復大陸回到家鄉去。結果只是實驗性質的心情想要"開開看",一開就開到2009年。

貴陽街這附近有好幾家館子都是從附近的理教公所拆遷之後搬過來的,除了開開看之外,還有同一排的三友飯店,街角的趙記山東饅頭店,跟在中華路上的張記韭菜包子店
眷村北北懷念家鄉好味道,也順帶讓其它老鄉得享美食。

黛西是庶民美食的粉絲,不是說我不愛高檔的餐廳,只是每次造訪這些B級美食,總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這些往往在裝潢精緻餐具講究冷氣特別冷端菜小姐服儀整齊的大餐廳裡無法感受到。而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是讓食物更令人念念不忘的理由。

來"開開看"這種店通常都是來吃盆頭菜。這些弄堂菜都是江浙口味的,從玻璃櫃就可以看到成排的菜色任君挑選。鯽魚、燻魚、芋艿、烤麩、黃泥螺…等等。(三友飯店跟隆記菜飯也都是同一掛的)


點了火靠芥藍、燻魚、跟一種不知道什麼魚乾燒五花肉。附贈剝皮辣椒&醃蘿蔔一小碟。
來這點菜當然以招牌的盆頭菜為主、再外加一至兩樣菜、幾碗菜飯、跟一小鍋湯,就足以讓大家心滿意足。

菜單上滿滿的家鄉味。大部份都是本幫菜。

左上角:鹹肉百頁湯。(Mason大約三四歲在蔡萬興的舊址就曾經有一個人狂嗑完一大碗鹹肉百頁湯的紀錄)
右上角:菜飯。(這邊的菜飯不知道是青江菜還是芥菜,菜與飯的味道融合的很好)
左下角:清蒸臭豆腐。(老爺一心一意要點鹹蛋蒸肉但是向隅,殘念…這才十二點出頭的說)
右下角:砂鍋醃鮮。(喝完了鹹肉百頁湯仍有不滿足感,老爺的御筆親點之作)

偷拍老杯杯的聚餐。這邊很常有老杯杯來用餐,三兩碟菜加上一兩瓶酒,話裡應該都是年輕時的情節。

吃飽了到隔壁條街的法華寺晃一晃。
老爺在網上找到這位格友Wen對法華寺有相關清楚的說明。(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16590682),在此黛西就不敢造次。

因為日治時期的影響,台灣其實還有好些個廟宇是完全日式風格的。這座法華寺就是個明顯的例子。Y17旁邊的東和禪寺也是。還有北投的普濟寺。
查了一下維基之後才發現這三座廟剛好都是不同派別的。法華寺是日蓮宗,東和禪寺是曹洞宗,普濟寺則是臨濟宗。

黛西才疏學淺又偷懶,沒能像其它格友勤奮作功課。黛西只是閒晃進來消遣一下安逸的午後時光。
法華寺門口有一位師傅本來正要騎車外出,看我們走進來就很熱心的跟我們聊了幾句。笑容滿面的師傅讓我們亂闖進來亂拍也有很放心的感覺。

Ivan 跟Mason 在參道上就玩了起來。旁邊有一叢榕樹,看它盤根錯節的樣子,猜想應該也是幾十年的老樹了。不知道是哪天被用"砍頭"的方式把枝葉都除去了圖個清爽,春天來了它依舊還是翠綠滿枝椏。
這個"百度石"的碑是昭和十三年立的。看起來百度石是用來繞行百次祈願用的。吉安慶修院也有一樣的東西。

看了Wen的網誌實在很配服她對記錄老房子的用心與用功程度,讓黛西覺得應該要好好效法學習一下,再不認真拍老房子轉眼就沒了。=.=

這天下午的後半泡在圖書館的結果是花了一兩個小時把"風中緋櫻"看完,對於霧社事件有重新的了解。人與人之間一旦產生誤解與怨懟真是太糟糕的一件事,而戰爭更是一件兩敗俱傷的事。真的好希望世界和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