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買了京都市巴士一日券真的好方便,走累了跳上公車就好,一票到底。

向晚的鴨川。時間更晚一點的話,就會有一整排面對河岸的川床料理餐廳華燈初上。
圖片1.jpg  
八坂神社,創建於656年,是香火鼎盛歷史悠久的一座神社,主要是供奉消災驅邪、買賣興隆之神。
接近到祇園這附近時,著浴衣日式打扮的本地人與觀光客漸多,很有日式風情。
圖片2.jpg  
進神社參拜前要先洗手,洗了一整天之後,大家的動作都很熟練哩。
圖片3.jpg  
這裡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神社。
疫神社。八坂神社因為驅除了京都當時留行的瘟疫而聞名,
圖片4.jpg  
大國主社跟地主神社一樣,是祈求良緣的。只能說日本人很有行銷頭腦,這裡的繪馬是愛心形狀的。
圖片5.jpg  
令人心情沉靜的場景。
圖片6.jpg  
舉行祭祀及神前結婚的舞殿,掛滿了公司行號贊助的燈籠。
 圖片10.jpg  
前面有個茅の輪,是用來替參拜者消災解難用的。
圖片7.jpg  
祇園造御本殿。參拜的人正搖著鈴鐺把神明叫醒來祈福許願。
圖片8.jpg  
七月開始的夏日慶典祇園祭是京都三大祭典之一。想像祭典期間的熱鬧非凡,可惜這次沒法安排祭典的時間前來。
圖片9.jpg  
以美之神聞名的美御前社。
圖片11.jpg  
美肌且淨心的美容水。還滿好奇有啥神效的,心誠則靈吧。
圖片12.jpg  
還要往清水寺去,不敢在八坂神社逗留太久。
正要離去時。疑?
老爺怎麼被一群男學生包圍住?
圖片13.jpg  
原來老爺在八坂神社前巧遇七八年前擔任教職時帶過的國中學生。
好奇妙的機緣,否則怎能在異鄉巧遇?
我想學生們也嚇了一大跳。趕緊留下合照,記錄這難得的巧遇。
圖片14.jpg  
原來安排是要從八坂神社散步到清水寺的,考慮到大家的體力跟腳痠的程度,繼續搭上公車前行。
搭了兩站,想說還是下來走一段路吧。一下車看地圖,正好在八坂塔的附近。
從八坂通上來,仰望八坂塔。
八坂塔"原名"法觀寺",傳說是聖德太子創立的寺院。其五重塔通稱"八坂之塔",是東山一帶的地標。
圖片15.jpg  
庚申堂。
所謂的庚申信仰跟中國的道教有關,傳說人的體內藏有「三尸蟲」,根據天干地支的組合,每六十天都會有一次「庚申日」。到了這天,三尸蟲會升天,向司命之天神報告此人所犯的過錯。但這一天如果不睡覺,人體內的三尸蟲就不會升天報告,人就能安然過關。但為了怕不小心睡著了,因此在庚申日時擺放三尸蟲害怕的猴子,三尸蟲就不敢跑出來了。
圖片15-2.jpg  
掛滿了許願的「くくり猿」猴子布偶的寺廟,也算一種少見的景象。
圖片16.jpg  
江戸時代(1679年)重建的庚申堂。非常古色古香的殿堂,底下還有猴子版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圖片17.jpg  
人力車襯得這場景更有味道。
圖片18.jpg  
創業於明治43年(1910年)的文の助茶屋本店。老店幽雅的圍牆、紅色燈籠、門口掛的猴子布偶…都很有味道。時間來不及了,不然真應該滾進去嚐一下日式傳統甜點。
圖片19.jpg  
二年坂這附近的街道很安靜,不太有商業氣息,散步起來很愜意。
圖片20.jpg    
在附近的指標看到龍馬的墓就在附近,那當然要過來參見一下。
靈山護國神社。這裡埋葬了許多幕末的志士。也許當初這裡是一座亂葬崗吧,到維新之後為了告慰英靈,才建立了神社。
圖片21.jpg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的墓園裡供奉著坂本龍馬和中岡慎太郎等等在明治維新中殉難有功志士墳墓。
圖片22.jpg  
在入口處就可以看到好幾座碑。其實墳墓是在墓園裡的。
圖片23.jpg  
坂本龍馬(1836-1867年)可以說是維新志士中最重要的一位,促成薩摩及長州二藩成立"薩長同盟",它所提出的船中八策(包含大政奉還、實行內閣制度、建立大日本帝國憲法、回復關稅自主權等),成為後來維新政府重要指導方針。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他,就沒有現代的日本。
京都也是是龍馬33歲的人生中,最終的歷史舞台,他在這裡推動完成了大政奉還的功業,也在隨後被刺殺。
圖片24.jpg   
曾是幕末志士們聚會所的翠紅館跡。
幕末時,各藩勤王志士如土佐藩武市半平太、長州藩井上聞多、長州藩桂小五郎等人聚集在此討論攘夷的具體方案,也就是有名的翠紅館會議。

圖片25.jpg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親提的維新之道。
圖片26.jpg  
京都附近好像怎麼隨便亂走都會遇見重要的歷史場景。
但也有像這樣可愛的地藏,提醒我們隨時要有堅強的信念跟明朗的笑顏。
圖片27.jpg  
京都版的喬巴&魯夫。
圖片28.jpg  
よーじや是京都超有名的吸油面紙店伴手禮品牌,最知名的就是招牌的藝妓娃娃頭的形象。
這家よーじや分店非常的古色古香。
圖片29.jpg  
庭園中還有茅草屋頂的房舍,雖用途不明但讓這庭園更有特色。
圖片30.jpg  
位於清水坂跟產寧坂路口的,就是發明七味粉的店家、開業超過350年的七味家本舖。
圖片31.jpg  
産寧坂。又稱三年坂。
走到這附近的時候遊人越來越多,也就表示越來越接近清水寺了。
圖片32.jpg  
清水寺的仁王門。
圖片33.jpg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日本奈良時期末期由中國唐僧玄裝三藏的第一位日本弟子慈恩大師開創於778年(日本寶龜9年),山號音羽山。
這裡的四季景色都各有特色,無論是春天的櫻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楓葉或是冬天的細雪。清水寺有這麼多魅力,稱它為京都第一名所也算當之無愧。

重要文化財的馬駐。
圖片34.jpg  
三重塔及經堂。
圖片35.jpg  
普門閣。
這裡是清水寺本堂的入口處,需要購票才可以進入喔!
圖片36.jpg  
造型很有特色的燈籠。
圖片37.jpg  
眺望音羽の滝的方向。雖然不是櫻花或楓紅的季節,但藍天及森林映襯著紅色屋瓦的三重塔特別顯眼。
圖片38.jpg  
在本堂入口處有個出世大黑天的神像。七福神之一的大黑天被認為是財富之神,手上捧著金槌,坐在稻荷上面,是保祐事業順利、財運亨通的神。
圖片39.jpg  
本堂裡有個缽,不少遊人都來許願後敲響它,祈求願望實現。
模樣很虔誠的Mason。
圖片40.jpg  
地主神社,主祭神是大國主,是日本有名的結緣、祈求戀愛運的神社。
來的時間略晚了一點,本日已經終了哩。下次請早。
圖片41.jpg  
由139根高數十米的大圓木支撐,氣勢宏偉、結構巧妙,未用一根釘子的清水舞台。
清水舞台的建築,巍峨地聳立於陡峭的懸崖上。日本有一諺語:「從清水的舞台上跳下去」,用以形容破釜沈舟的決心。
圖片42.jpg  
從這個角度看就更清楚清水舞台是架在懸崖上的,高度十分的高。也可以遠望京都市區的景色。
圖片43.jpg  
清水舞台跟三重塔一起入鏡。清水舞台似乎怎麼入鏡都很美,非常經典的場景。
圖片44.jpg  
後山的山路,往音羽の滝的方向。這裡密密麻麻都是信眾奉獻的櫻花樹,春天來了一定開花開得美不勝收。
圖片45.jpg  
模樣都已經快要被風化殆盡的神像,穿著可愛的圍兜。可以想像年代一定非常久遠。
圖片46.jpg  
日本的夏天我最喜歡的景象之一就是這繡球花。
圖片47.jpg  
後山的步道看起來好幽靜,沁涼的綠蔭彷彿在邀請我們一親芳澤。
可惜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清水寺的院方不斷用中日韓各國語言催促著香客加快腳步。所以這些通幽的曲徑當然也大半是關閉不可前進的。或許下回再來清水寺要在一開門的時候就來,多留點時間好好把這整個寧靜祥和的山頭都逛個遍。
圖片48.jpg  
音羽の滝。
音羽の滝是日本十大名水榜首,也是每個到清水寺的遊客必到造訪之處。音羽山的名字便是來自於這清澈的泉水瀑布。
這泉水又分流成三道,分別代表長壽、財運和學業(事業)。寺方除提供長杓讓遊客取用之外,還有紫外線裝置消毒滅菌,以便香客隨時使用杓子盛水飲用,是很貼心也很科技的裝置。
圖片49.jpg  
耍寶中。

楓葉。向晚。
這清水寺秋天來的時候一定也是勝景吧。
圖片51.jpg  
這裡有一座小型的石塔。
圖片52.jpg  
跟一塊寫著「筆塚」的石碑。
上面署名大久保先生。讓人忍不住想這是否就是在說與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並稱維新三傑的大久保利通? 
圖片53.jpg  
仁王門前到此一遊。
若不是來的時間正好是還未落日的黃昏,或許很難遇得到場景全空的仁王門?
圖片54.jpg  
遊人漸漸退去的清水坂,商店也大半關門了。
兩位很入境隨俗的老外身穿和服走在這附近的街道,非常惹眼。
圖片55.jpg  
花見小路。
這條小路的位置就在八坂神社附近,是京都少數以藝妓聞名的老街,茶屋、料亭櫛比鱗次。
因為被政府列入歷史景觀保全修景地區,所以一直保存著京町屋的風格。
圖片56.jpg  
祇園作為藝妓花街文化的發源地,而花見小路則是其中的代表,在花街全盛時期光是茶屋就高達七百餘間,舞妓、藝妓的人數將近三千人。時至今日,京都的幾個重要的花街,現役的藝妓不到兩百人,舞妓則大約為六十人左右。雖已盛況不再,但此地仍然是京都最熱鬧的區域之一,也只有在少數的幾條花街才有機會碰上藝妓的身影。

聽說一直要到黃昏時分,才可以偶爾見到準備出門上班的藝妓小步急行的窈窕身影。因此我們也來這裡試試運氣。
才走近,馬上見到人山人海一陣騷動。原來有藝妓正經過此地。彷彿大明星一般,快門聲響個不停。
圖片57.jpg  
其實幫藝妓拍照時我心情十分的矛盾。明知道這回來關西只有今天會呆在京都,能夠見到藝妓真的是難得,怎能不拍照留個紀念呢?
但心裡又替自己拍照的行徑感到抱歉,其實這藝妓只是在往上班的路途上,我們這些無禮的觀光客如此大剌剌的拍照如入無人之地,豈不是對藝妓本人也不夠尊重?
我想這樣的爭辯是不會有標準解答的,只是看著這照片的我,又想起當時的複雜心情。

紅牆烏壁的高級茶屋一力亭。
聽說花見小路的「花見」兩字據說就是取自一力亭內的一株美麗櫻花盛開時的光景。
布簾上的「万」字,隨晚風微微捲起,若有似無地露出庭院的一角,引人不禁想要偷窺這衹園數一數二的茶室的風華。

圖片58.jpg  
茶屋的門口。
茶屋就是藝妓工作的場所,茶屋門口除了有許可證之外,還會標示出當晚表演的藝妓或舞妓的名字。
圖片59.jpg  
茶屋外不像餐廳一樣,把菜單及標價都擺在屋外供路人瀏覽。
因為沿襲傳統的經商方式,茶屋是一個高度排外的地方,就像秘密組織一樣,只允許熟人入內,不招待陌生客人。因此一般觀光客根本不得其門而入。

京町屋風格的咖啡廳,燈籠非常有古趣。
圖片60.jpg    
遺族の家。
看起來是太平洋戰爭時代的印記。家裡有男丁因戰爭過世的家庭,就會裝上這樣的一個標籤。
圖片61.jpg   
茶屋只提供榻榻米房間供客人用餐,因此食物都是要外送的。
騎腳踏車外送的小弟,技藝高超。
圖片62.jpg  

京都一日太充實太豐富,怎麼也看不盡京都的風景。

考慮孩子們的興趣,沒辦法密密麻麻把六天排得都是神社與古蹟。為了慰勞孩子們今天一整天都在看廟,早早就預告了今晚的晚餐是日式燒肉。
搭公車來到じゅうじゅうカルビ啾啾燒肉的五条北倉店。
圖片63.jpg  
這裡是用觸碰式的螢幕點餐。所以不懂日文也沒關係,有圖案可以看。
綜合肉品,五種不同部位的牛肉。肉質真的很不錯。
圖片64.jpg  
燒烤真的不是我的強項,烤或吃都不是。
但男生隊對肉的興趣,偶爾我也會樂意配合。
 圖片65.jpg  
韓式的牛小排,這也算招牌菜色之一。
圖片66.jpg  
這裡的菜色選擇極多,食物的品質也不錯。服務很快速也很到位。
或許是太好吃或許是太放鬆,我整個忘記要拍照。

出門前作功課記得要查從祇園怎麼搭車搭到河原町五条,但忘記查從這裡怎麼搭車回京都車站了。
本來想說先走回四条河原再去找公車搭。不過因為吃得太飽了,初夏的夜也很好散步,因此大家邊看GPS邊散步散了一段,後來竟決定要走路回京都車站。
步行大概20分鐘左右,遠遠的一直可以拿京都塔當作座標。
圖片67.jpg  
玩了一整天,回程的JR上是一定要來個大爆睡的。
圖片68.jpg  
明天的行程是大阪城,不過天氣可能不怎麼好……既來之則安之,煩惱也沒用。旅行總有些小插曲才有些意外的趣味。

arrow
arrow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