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送IVAN去上夏令營,照例咱兩老又是四眼一瞪,今天要上哪去好呢?邊走邊想,漫無目的地的先開再說。
天空還是一樣好藍好藍,叫人心情也跟著清爽起來。(水源快速道路上)

往新店的方向,我問老爺:這附近是否有神社?老爺的人腦跟電腦一樣,馬上用人腦GPS將車開到碧潭附近。(唉!我老了~已經沒有那種過目不忘的本事…不久的以後八成連自己家在哪裡都找不著咧,冏)
現在是空軍公墓的地方,就是以前的文山神社。既然來了,就順途來拜訪幾位老爺的故人。

紀念塔在藍天之下顯得特別的莊嚴。

第二座牌樓,跟疑似神社殘跡的花台。

在這裡老爺跟我花了一點時間,才在平面圖上尋得故人衣塚的所在地。
一一尋得故人,老爺跟我在無人的墓園裡,細數故人以往的個性、為人、過去相處的點點滴滴……而如今的我們,只能為故人拂去墓碑上的塵土,把附近的雜草拔乾淨。往事歷歷,老爺的心中應該有無數回憶浮上心頭吧。而我,只是看著一個個碑上的文字,想著這些過往的生命中曾經有的故事。
藍天之下,一個個為國犧牲的靈魂。這片青空,又多了幾分恢宏的顏色。

出門前老爺一直想著要到桶後溪畔騎腳踏車,被我硬說這麼熱天的午後經常會有西北雨,咱可不想再次變成落湯雞了。(但其實我是害怕這沿途吊橋太多又太爛,乾脆掰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逃過今天這一騎)
烏來瀑布公園這有個高砂義勇紀念園區,記得幾年前這邊剛成立的時候,好像還有些抗爭的活動,這篇文章提到一些當時的始末。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灣有六千多名原住民接受政府號召,組成「高砂報國挺身隊」投入戰役,其中有三千多名戰死或病歿於南洋。戰爭結束後,一位曾參與太平洋戰爭的日本人伊庭野政夫,後來在日本成立「台灣原軍人軍屬表明期成會」,在日本全國各地募捐,希望能在台灣設立高砂族義勇隊的慰靈及紀念碑等。這是今日烏來設置高砂義勇紀念園區的緣由。 (摘自Tony的文字)
紀念碑上記著烏來鄉高砂義勇隊亡者的姓名,還寫著這位亡者是xxx的伯父,或是OOO的叔公,這樣的字眼。對當地人而言,這些名字都是他們的親戚與長輩吧。

以日文撰刻的數個紀念碑。

主體紀念碑刻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征赴海外殞命的台灣高砂義勇隊英魂紀念碑」,石碑正面有前總統李登輝題字「靈安故鄉」,碑座之上有台灣原住民戰士的雕像。
原來李登輝也是台籍日本兵的家屬,他的哥哥加入了太平洋戰爭之後,就沒有再回到家鄉來了。不過說回來,其實歷史也都在我們的四周,黛西家裡長輩的長輩,也是台籍日本兵,黛西小時候就看過親戚的老奶奶望著舊照片,念著那再也回不來的枕邊人……
碑上另一面署名的海軍大將長谷川清是倒數第二任的台灣總督。

右邊題字「鎮魂」的是本間雅晴,曾經當過台灣軍司令。

在日本全國各地募捐,希望能在台灣設立高砂族義勇隊的慰靈及紀念碑的日本人伊庭野政夫的紀念碑。

日本帝國台北「陸軍病院」(前日軍衛戌醫院北投分院)的「鎮魂之碑」。

其實不管是日本人、台灣人、加害的,受害的… 在戰爭中大家都各自記取了教訓。就像前一陣子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樣,讀一篇我就哭一篇,為那個一直追火車追不到媽媽的龍應台哥哥而哭,為無數流亡的、死傷的中國人而哭……
這一切,歷史會記得。

茂密的林間有個「蛙之谷」。這邊的青蛙果然此起彼落的唱歌唱得十分賣力,但聲音怎麼跟平常聽到的很不一樣,反而有點像海豹那一路子的歌聲,不知道是什麼品種的青蛙。

正納悶咧,老爺忽然就在池邊找著一隻發呆中的青蛙。

飛濺中的烏來瀑布。(這時候若能站在其下應該是無比的清涼吧)

中午時分,到新店覓食。這是網路上孤狗來的「生入元麵食」。

牆上有可愛的張貼,我想是因為老闆真的曾經因為大嗓門而嚇到過客人吧!

夏冬兩季菜單,連日期也定得一絲不茍。這種頑固老爹開的店一定有其獨到的功夫。

看起來很普通但入口又香又麻的擔擔麵。

跟我想像中不一樣的搾菜肉絲涼麵。

煮的火候跟調味都恰到好處堪稱一絕的紅油抄手。

花干湯。

鏡頭外還有冰紅茶兩杯15塊,完全是玉里臭豆腐同一路的冰紅茶。好喝!擔擔麵跟抄手吃辣了,來上一口冰紅茶,就可以完全消除辣意,繼續再接再厲。

回到Y17附近,不想再多跑其它地方了。那就把車子停好,來旁邊的東和禪寺轉一轉。
東和禪寺原為日本曹洞宗永平寺和總持寺兩大本山台北別院,1910年在台北市東門町六十八番地建院(到今年剛好一百年) ,國民政府接收後改名為「東和禪寺」 , 1993年台北市政府拆除台北別院並規劃設立「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就是Y17啦)
現在看到這個東和禪寺是過去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旁的觀音禪堂,雖說也是日據時期的建築,但看起來還真像是重新整建而成的。引我們好奇的門楣上這兩個家紋,是曹洞宗兩大本山總持寺以及永平寺的寺紋。
左邊的「五七の桐」,原本是豐臣秀吉麾下武將木下家定之家紋。後來五七の桐從家紋變成朝廷所使用,只有「政權擔當者」(例如日本首相)及國定神社,才能使用五七の桐,這裡的五七の桐寺紋據說是由後醍醐天皇賜予總持寺的。
右邊的則是永平寺的寺紋,稱為「久我竜胆」。據說永平寺的開山祖道元禪師是出身「久我」一族,而久我竜胆則是久我家的家紋。

圍圍兜而且戴上小紅帽的地藏王菩薩,忽然變得很親切。(雖然不清楚帶上小紅帽跟圍兜兜的典故與用意為何)




將近有一百歲的石獅子。造型很古樸。



寫著觀音禪堂建廟始末的石碑,找找看上面刻有著名士紳的大名。



鐘樓算是最有建築特色的,屋頂為單簷歇山,鋪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二樓內部懸吊一口大銅鐘,外部出挑平座欄杆,頗富空靈之韻味。一樓使用粗面石塊,闢門出入,有如城門。這原是日本桃山及江戶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至二十世紀,形成近代和風建築。(from 導覽解說)
鐘樓當年之興建,是用來當作迎賓的入口,簡單來說就是山門。(這樣說來就可以想像舊時東和禪寺的規模一定比現在宏偉許多,要不然一座如此浩大的山門,配上一座安靜的禪院,怎麼說都有點不太相匹配的味道)

東和禪寺曾經還附設佛教學校,供僧侶與齋友的子弟就讀,學習佛教教義及普通常識,到了一九三五年改名為私立台北中學,戰後再改稱為泰北中學。(就在Y17隔壁啦)
仔細瞧瞧,泰北中學的校徽,跟曹洞宗兩山紋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左邊是從五七の桐摘要出來的圖像元素,右邊則也可以明顯看得出來久我竜胆的影子。

下課啦~兒子上了一天的空氣動力之後,帶著滿滿的知識放學了。老爺和我兩老東轉西轉,如此又耗過豔陽高照且充實的一天,有低迴的心情,也有品嚐平價美食的樂趣,還有在時常經過的古蹟據點有逛有發現的意外收穫。
拎著IVAN上南門市場買菜,咱們回家作飯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