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SON已經開始住校生活,今兒IVAN也去上夏令營。忽然間老爺跟我的空巢期提前來臨,兩個人四處找地方打發時間,下午還得準時來接小爺下課。

之前看Tony的這篇文章就想要來拜訪楊梅國中校長的宿舍,今兒終於成行。
日式建築的風格總是讓我跟老爺百看不厭,這幢房子現在已經呈現廢棄的狀態了,但還算打掃整齊。從房子的格局,以及羅馬柱上的橫條泥塑裝飾等等,還是可以窺見昔日主人翁的身份與地位。

楊梅這裡有一株750歲的老樟樹,也是這次要尋訪的點。循著Google 來的資料在鄉間小路間遊走,耗了一點時間一直找不到路,後來才發現老樟樹的位置要由某個三合院旁邊的小徑才能到達。
稻子收割的季節,婆婆在曬稻草及稻穀。好令人的懷念的農村景致,或許若干年後再也不會有人用最自然的陽光來曬稻穀了?

老樟樹就落腳在田埂與溝渠之間,瞧它那枝葉茂盛的樣子。

台灣各地的大樹公,不管是榕樹還是樟樹,只要夠老,都有附近居民拿香來供奉。這裡的香爐上寫著洪武二年…..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所以這棵老樟樹被列為桃園縣珍貴老樹。(不過漢人來台灣應該是鄭成功那個時代的事,這樣說來前後是有矛盾的…就不計較那麼多囉。)

我繞著老樹到處看看,才發現樹幹中間空著一個大洞。老爺四處敲敲老樹的樹幹,發現好幾個地方也有空洞的聲音,不過老樹還是依然茂密健康。我想像著幾百年來應該有不少附近的孩子,在這大樹上爬上爬下,渡過他們天真的童年時光。

正這樣想呢,忽然看到樹根附近有幾乎完整的蛇蛻,被嚇了一跳。不過我真的是大驚小怪,這不就是大自然運行中本來就會發生的嗎?生命的延續與長成,在老樹與蛇蛻都可以看到鮮活的說明。

也許是天氣太熱了,老爺發現老樹旁邊的小山溝,有幾隻蜻蜓呆呆的幾乎沒怎麼動,老爺蹲著喀嚓喀嚓將蜻蜓入鏡。在旁邊等候的我,立刻被蚊子大軍攻擊。不一會兒我的手臂與腿上已經全都是紅豆冰了,正跟老爺抱怨咧。老爺說:這鄉間的蚊子平常沒啥東西可吃,今天難得有都市來的Prime等級新鮮肥美的血可以吸,當然會號召親朋好友快些過來集合飽餐一頓…..話沒說完馬上被正在擦藥的我丟了幾個衛生眼。>”<

中午時分,來到富岡的信義飲食店用餐,上回來到這裡時正好遇到公休的時間,今天可就不會再向隅了。

有八十幾年歷史的餐廳,座椅很有FU。

牆上的鏡子,也很有歷史。

炒粄條一向是客家菜的重點,這粄條除了有油蔥外,還有滷汁的香味。

蒜炒鯊魚。

薑絲炒粉腸,沒有在其他地方看過的組合。薑絲爆得香香的,粉腸還有Q勁,起鍋前再嗆醋,所以也有些醋酸的特殊風味。很特殊的一道菜。

酸菜肉片湯&沾醬。不過鹹的酸菜,五花肉片沾上清香的桔醬,忽然就變得很清爽。這也是我們平常很少嚐到的組合,但就很有客家的風味。

樸實的裝潢,家傳的好味道,就是信義飲食店可以延續八十年歷史的理由。
吃飽了跟店裡的爺爺聊起來,爺爺說老房子裡處處都是舊時的痕跡,說罷指著腳旁的水井給我看,原來在洗碗槽旁邊就有一口井,據爺爺說這口井到現在都還可以用,而且水還很清呢!爺爺還說這店已經八十多年了,從日本時代就由爺爺的父母創立,到現在由兒子媳婦接手,孫子孫女已經是大學生了,暑假也回來家裡幫忙……講到店裡的過去與未來,爺爺那七十多歲的臉上整個發亮起來。守著這爿店,應該是爺爺大半生人生的唯一重心吧!這一家店養活了全家人,雖然稱不上大富大貴,但見年輕的後輩們到了放假日,仍願意呆在油膩膩的爐灶前,無怨言的幫忙家裡的生計。爺爺的心裡除了欣慰之外,應該也多了些驕傲。

信義飲食店這一排還有好幾間磚造老房子。隔壁這柑仔店很有懷舊的感覺。

磚造的拱圈造型。

這附近的地名好可愛,這個「下陰影窩」好像美妝節目裡面老師用的專有名詞一樣。

順道拜訪老爺國中時住過的眷村社區。越接近社區時,老爺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一直碎碎念:啊~等等會不會認不得路ㄚ,我都多久沒有來這邊了,眷村改建過後應該都不一樣了吧…………
老爺一面開車一面念著:這附近有個爺爺養雞,我們以前都去偷他養的雞…這附近有個大媽賣搶鍋麵,一鍋一鍋點了才煮,我跟你說你從來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麵咧…這附近有個柑仔店,我們以前都來這邊買零食吃……
車開到社區附近時,果然舊時的痕跡幾乎都不存了,只有幾個地標如附近的小學跟附近的廟還存在,但要找到二三十年前矮房子的眷村模樣,只能到回憶裡去尋吧。

多年前的老家,差不多就在照片中草地的位置。

感慨歸感慨,還是得回到現實生活中。差不多回頭去接兒子了,回頭往北開。到了台北還有些時間,老爺帶我到華山藝文中心轉一轉。
華山藝文中心這附近一直到欣欣大眾前面那一片公園的範圍,以前被稱為三板橋庄,日治時期被改稱「樺山町」。「樺山」就是紀念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的名字而來。後來「樺山」又被改為「華山」,就是現在看到的藝文中心及華山車站命名的經過。
華山藝文中心裡的建築物,其前身為日本的「芳釀社」,是當時台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後來實施專賣制度後又被收購成為台北專賣支局附屬台北造酒廠,在成為華山藝文中心之前,是公賣局的「台北酒廠」。所以現在看到這裡的設施都是紅酒倉庫、烏梅酒工廠等等跟製酒有關的廠房。到了現在成為一個藝文園區之後,則是台北市中心一個休閒遊憩的好去處。周末時分,遊人如織。
高塔,這個現在是藝文中心的地標了。優美典雅的造型在蔚藍的天空下,變成一幅圖畫。

以高塔為圖誌的人孔蓋。

年代久遠的清水磚,縫隙間萌出新芽。

台北今天有很美的天空。



藝文活動集合的大本營,有不少年輕學子在此間搜尋藝文活動的消息。

靠近忠孝東路這一面有不少路邊咖啡屋等流動店舖,這一型的車頭怎麼好像卡通人物的臉哪。有眼睛鼻子跟嘴巴,憨憨的表情的一台車。

園區裡有些有意思的小店,都值得遊人去細細體會。比如說我跟老爺就逛到一家小店有賣以紙錢為概念但又很可愛的筆記本、用中國舊式圖騰為概念創新的T恤(關公周倉關平組成的rock’n’roll 樂團叫作「Guan’s Band」)、可以抽籤的鉛筆….等等創意產品,每一樣都充滿了巧思與濃濃的中國風,也讓人再一次見識到台灣人多元且獨特又難被模仿的軟實力。

紅酒倉庫跟天空。

草地與遊客,這是周末假期的台北街頭。

既來到華山藝文園區,瞭解我的老爺自然也就順路帶我來到華山車站。
華山車站是台北市土地上最後僅存的日本時代火車站,完工於1937年。過去也曾經是台北市規模最大的鐵路貨運站。隨著台北市鐵路地下化的過程,華山站被裁撤。雖然華山站被廢站了,但並沒有立即被拆除,因為站場的一部份被台鐵、榮工處等單位當做倉庫,長期用來堆放施工用的物料。今年年初經過林森北路市民大道路口,發現舊倉庫已經被拆掉了,夷為平地。而華山車站這附近也同屬市區精華地段,也許華山車站未來會跟都市裡其它眷村老房舍一樣,難逃被剷平的命運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應花博的關係,華山車站外面被重新粉刷,還貼上紅色的花朵與蝴蝶圖騰成為裝置藝術。用意不明。

低矮的牛眼窗,走進一看才發現牆上砌的滿滿都是清水磚。一定要用這麼粗魯的方式(把漆上在清水磚上面)對待我們的古蹟嗎? 我不明白。

老榕樹底下,還可以見到依稀是舊鐵道的水泥欄杆。

被封起來的牛眼窗,又是個令我惱怒的裝修方式。

都市更新追求更高的經濟價值的大前提前,古蹟的維護與保持似乎不會是主流意識吧。
而我們這樣半路出家的鐵道迷(或古蹟迷)也只能在古蹟消失前,好好的用照片保留住現在我們居住的城市的每一片身影。
也許等到IVAN和MASON到我們這個年紀時,台北市又已經換了幾次模樣,但至少我有把握這兩個孩子在講到台北的風貌時會有印象,記得我們曾經走過當時的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