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門之前,老爺說:「今兒有啥計畫ㄚ?」
計畫倒是不太多,相機帶著就成了,總是走到哪拍到哪。腹案是原為台北州廳的監察院。
恭送小爺高高興興去上樂高營之後,到門口一看,附近的公車並沒有到監察院附近的,反倒是到博物館的有三四班車。想了一下,那就往那個方向去拍菊元百貨的舊址唄。中午順便到城中覓食。

沒兩下公車載我到博物館了,我這才想起來土銀展覽館已經開幕了。20塊大洋就大模大樣的往裡闖唄。
土銀展覽館原來是土地銀行總行,1922年(大正11年),勸業銀行在臺北設置支店。幾年之後的1933年(昭和8年),這幢美麗雄偉的建築物就落成啟用,建築騎樓有八石柱、四端柱頭山牆都有以假石構成獸面雕飾及捲曲植物紋樣作為裝飾。厚重堅實的外型正適合銀行穩重踏實的氣氛。
土地銀行總行以古埃及&古馬雅為特色,有別於其它日據時期的建築物,從西洋文藝復興時期當中尋求建築靈感,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進入展館之後,左邊有土地銀行行史在金庫展示區展出,右邊有恐龍展覽。
左邊的展區入口仿造了銀行櫃台的造型,相當令人耳目一新。

原來營業大廳的景觀。可以看到前面櫃台的模樣就是出自這張照片的造型。
在窗口等待辦事的客人之中也可以瞥見時代的痕跡,最右邊的妙齡女郎造型有點像北大女學生,是中式白衣黑裙,叫我想起林徽音來了。她左邊的女客人則是身著和服。

這邊有點小巧思,櫃台上有像存摺的東西可以拿起來把玩。

旁邊有個補摺機,心想戳進去會怎樣呢?打印出來一張有點意思的參觀紀念。

金庫的門果然不可小覷,厚重的模樣還要層層加鎖。

展覽的東西都還滿有意思的,很適合黛西我這種喜歡老東西的倫來看。土銀展館這邊的人也相當少,所以我一個人安安靜靜慢慢的看了好久。
日據時代,車站前的館前路附近稱為「表町」,重慶南路一段稱為「本町」,「京町」在博愛路附近,衡陽路一帶則為「榮町」。只有成「西門町」這個名字到現在還被沿用。表町一丁目二番地就是土銀展館的地址囉。現在的地址是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各式各樣的舊錢幣,有認出小時候拿過的壓歲錢喔?那種綠色的一百塊。有拿過綠色一百塊當壓歲錢的這位朋友恭喜你~你跟黛西的年紀差不多大。

土地銀行是光復後配合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之類的土地政策而設立的,所以經營的宗旨與服務的內容跟其它銀行不太相同。(黛西的納悶:這些舊海報、舊資料到底要有多大地方才夠收藏ㄚ??)
很有時代的海報,有貸款需求想購買農具的農民們快來找土地銀行貸款喔!不過不可以超過兩千五。

舊書架,可以看到是昭和十年、七年的古物。

金庫的二樓,怎麼有種監獄的感覺ㄚ?

有關於耕者有其田的公告。照講是四平八穩的官樣文章,我這個搞笑人只看到底下主席請病假。
不過回來之後孤狗了一下,發現請假一事其實背後是有梗的,這裡有一篇文章有很詳細的說明,我看了之後對這位主席又有不同的認識了。

各種辦公場所的鑰匙。現在好像已經沒有鎖匠打這種造型的鑰匙了,加一條皮繩就可以當做項鍊綁在脖子上的感覺。不是有誰曾經說過流行就是不斷的在過去的元素中尋求創新?

找到一張大東亞共榮圈的圖,這張圖應該也是相當的有歷史。
以深橘色的日本為中心,日本的侵略大夢。日本左邊秋海棠的右上角淺橘色的就是滿州國。紅色的線應該就代表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大夢。

看仔細點,大東亞共榮圈遍及美國、阿拉斯加、澳洲、印度、東南亞就不用說了,還有一部份的俄國。野心真不小。
可以看到當時日本是用很多漢字的時期。歐洲叫作歐羅巴洲,非洲叫作阿弗利加洲。那時候外來語還沒那麼流行吧。

戰時報國債券,面額只有五圓。

從日據時期走到戰後了,可以看到相當的混搭風。右邊寫著民國的年號,左邊的編號卻是三ノ三。

以前的公家機關好像都要做這種壓克力的統計圖表才能表彰其績效。

在這裡看展覽隨處都可以看到舊式的保險櫃還貼上封條,很有FU。

這裡還播放日治時期紀錄台灣種種生活現狀的紀錄片,時至今日變成很好的歷史教材。有一部份影片在北投溫泉博物館也看過,但土銀這裡播的片子數量比較多。
當時的台灣總督。這位老兄是第十七任。(總共只有十九任總督)

威風凜凜的台灣神社,現址是圓山飯店。不知道為什麼,以前每回出國回來,高速公路上遠遠看到圓山飯店,就有一種終於回到台北的踏實感。

台北州廳,就是現在的監察院。
吾等的台北!你誰啊?明明就是「我們的」台北。釣魚台是我們的!(呵呵)

造型特殊的建功神社,現址是南海學園,是祭祀在台灣的戰死者及殉職者的神社。

東門跟小南門都是經過整容的,從整容前的照片就看得出來她以前的長相跟現在真的是不太一樣。



金庫內部下樓窄窄的樓梯旁的牆壁上,可以看到字跡相當漂亮的紙條提醒同仁下樓要關燈,看那泛黃的紙張,不難想像這兩張紙條都是很有歷史滴。

二樓展出的是恐龍相關的展覽,一走進二樓劈頭就看到不少恐龍相當有震撼力。不過我不是恐龍展訴求的主要族群咧。

抬頭就可以看到精緻華美的雕花與清楚的修復痕跡。三樓有古蹟修復為主題的展覽中解說著:這種清楚分別修復的部份與古物的修法,是世界遺產等級的修法。

看了好久也該覓食了,來到上回向隅的羊城小食。
有種大雜院的FU,洗菜打蛋的動作全在食客身邊進行著。在這裡服務的大嬸(老闆娘?)很爽朗的大嗓門在跟另一位客人討論年菜要訂幾套。前方的髮廊有個很可愛的名字。

熱呼呼的什錦炒麵,還加上一點黑胡椒跟一點油蔥酥,很奇妙的組合。雖然廚師及工作人員都是穿著衛生衣跟藍白拖,有一位還一面刁著一根煙,不過老實說它就是很好吃的一盤炒麵。

附近衡陽路與博愛路口的國泰世華銀行。這裡是菊元百貨的舊址。
菊元百貨店是1932年在台北榮町成立的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當時樓高六層,號稱「全台最高大樓」。也是當時台北少數有裝設電梯的私人機構。可以拿現在的信義新天地或Betta Villa這樣的又新又夯的貴婦級百貨來想像,就知道當時的風光了。

越來越接近過年了,今天在城中附近看到不少採買年貨的人潮,其中更不乏頭髮花白的銀髮爺爺&婆婆。似乎在城中、迪化街、或傳統市場,才能體會多一些的年味吧。今年過年要安排些什麼活動呢?我得好好來盤算規劃一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