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周初冬的台北連續接受東北季風襲擊,陰雨又濕冷。家裡有事的我們,到溫暖的南方來辦事,順便遠離冬雨的台北。

跟對方約好的時間是早上十點鐘。因此我們連夜就把孩子們挖起來,早早就上路去。
難得有這種機會,在高速公路上從深夜開車開到黎明,又開到破曉。清晨時分行經嘉義台南路段,濃霧大作。前方的車子在煙霧迷漫中行進著。

從麻豆下交流道去。麻豆對我來說最有名的就是文旦,一進市區可以看到不少賣白柚的店,不過看到滿街到處都是賣碗粿的。什麼!碗粿還有停車場!還附設涮涮鍋……會不會有點太離譜?

下車去找小7喝咖啡,沒想到在這裡看到OPEN將的名片。也許到處都有小7有提供外送服務,但對城市佬黛西我來說還頗意外的。

往仁德覓食的路上。以前有拍過這個路名,是晚間版的頗不清楚,這回清晨來拍個清楚版的。「萬寶路」這個逗趣的名字,很像是網友KUSO惡搞的名字,八成是哪位癮君子長官的得意之作。

要到台南才有牛肉湯這種好東西可以當早餐。來到每回南下必定造訪的「阿裕牛肉湯」。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鍋高湯。看起來都是油油的以為都是肥肉,老闆娘說:用來熬湯的是牛腩。說著說著還把湯肴起一大瓢來,果然湯裡幾乎沒有油。

好羨慕這裡的阿北可以隨時想吃就來光顧。

老闆娘揮刀準備牛肉湯的材料。一大早雖然也有賣火鍋,不過還是來幾碗牛肉湯加吃到飽的魯肉飯就很足夠。

上菜囉。這是一般的牛肉湯。

頂級的牛肉湯,價位不同,牛肉的部位也不同,口感果然也不太一樣。

如同老闆接受電視新聞採訪時說的,美國牛除了嫩還是嫩。但台灣牛除了嫩之外,還可以吃出脆度與口感,滋味也更為鮮甜。

吃完豐盛的早餐之後,開車前往等等要辦事的所在地—旗山。時間還算充裕,我跟老爺決定先到處走走晃晃。旗山其實有很多東西可看,上回不久前雖然才來訪過,但還是有不少點沒有深入探索,還好這次的目的地是旗山,剛好可以一兼二顧。
路旁轉角處隨意看到的天主堂,造型頗為莊嚴優美。建築形式有哥德風格,正面兩側為厚重角塔,整體有三層感受,各自以三角牆、圓拱形、高窗及繁複的線條搭配,給人壯觀、宏偉、莊嚴的感覺。還獲得高雄縣十大歷史建築票選第一名&全台歷史建築百景票選第廿四名。只是隨意亂闖的我們,不禁為之驚豔。

旗山老街。在高雄縣府的網站中可以找到這樣的說明:「旗山發展相當早,歷經多樣化文化的洗禮,在建築上也呈現多樣化的風貌,以糖廠小火車旗山站為起點,附近的街屋有平埔族與漢人混居的土埆厝茅屋、漢人的閩南式三合院及四合院房舍、全省獨一無二的石拱回廊街屋、富麗堂皇的仿巴洛克街屋,再加上歐洲都鐸式建築風格的旗山火車站、純粹中國式建築的洪厝、豪華的吳家古宅,簡直就是一條建築活標本,串連著世代的情感和風華光彩的年代,縱使繁華景象逐漸遠去,永恆的記憶依然代代相傳。」(http://traffic.kscg.gov.tw/CmsShow.aspx?Parm=200732920446515,200732715357296,5)
這就是石拱廊街屋,廊下阿伯正在用很古式的灶在熬煮著香味四溢的不知名美食。

造型古樸可愛的旗山車站。上回來還在整修中呢,這回來已經整修完畢了。

處處可以修建的痕跡,左邊的磚有著傳統的顏色,卻又隱隱約約要告訴我們它是有身分、有故事的:TR磚是日治時代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所生產,磚面上刻有「TR」字樣。「SHINAGAWA」磚是(しながわ 品川白煉瓦公司)」出產的。這種磚在台灣的古蹟裡都已經不容易見得著了。跟右邊一般常見的磚頭比較差異立見。

屋頂。新舊木材夾雜的情形也很明顯。顏色較深的就是舊料,有兩三片木料上面還有當時的字跡。由此也可看見整修單位的確是很用心,並沒有將舊料一股腦的拆卸棄置,而是想辦法活化並加以利用,讓古蹟增添新的觀賞趣味。真想給他們拍拍手鼓勵鼓勵!

候車室的椅子雖然是新做的,但仿照舊時的老照片,重現了當時的模樣。

有注意到嗎?旗山車站上面還有台糖的標幟。台糖對於南台灣的發展功不可沒,明後天的旅程中還會再看到台糖的景點。

對街的石拱廊。

尋訪旗山神社的殘跡。這個現在叫做中山公園的地方就是以前的旗山神社。馬路對面是整修非常失敗令我光火的武德殿。部分石階佈滿了清苔,呈現出歲月斑駁的痕跡,原來這是旗山神社的參道。

公園石階上來的左邊,豎有一「精忠護國」碑,碑正面署名為「伯爵佐久間左馬太」。這是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在職期間所題。

林木蒼鬱間,略略可以看到石燈籠的殘件。其它有關於神社的殘存遺跡,都已經片瓦難尋了。

旗山神社的老照片。

蕃薯寮公學校(或稱旗山第一公學校)的舊址,百年老學校現在是旗山生活文化園區。我們來的時候可能正要進行小規模的整修,因此搭了不少鷹架。就不拍外觀了。是很有味道的日式學校。





每天自稱很帥的MASON。

這間教室裡面除了有黑板風琴等教具可玩之外,還放了舊時的考卷讓遊客參考看看,民國59年的三年級社會考卷……這可真是我見過最老的「考古題」也。不過有點冏咧,請看選擇題第三題,”郭”成功的遺跡是在……老師!下次要校字啦!(紅色圓圈是黛西另外做的,沒有破壞古物,特此說明)

走出教室來看到走廊上有公告一張,看來因為風災的關係,桃源鄉公所曾經借用此地辦公一段時間。現在要遷回去原址上班了。
恭喜各位可以回去原址上班了,不過頑皮的我們很難忍住不說我們找到的錯字。(笑)(如有不便,敬請見諒.....)


玩到這邊老爺陪媽媽去辦事情去,雖然前後只花費一個多小時,不過不親自到場也解決不了。所以乾脆還是花時間專程跑一趟把事情理清楚了,也省得夜長夢多。
事辦完了神清氣爽繼續上路。

南台灣的天空總是這麼一派清朗。
南二高的地標—斜張橋。是世界第二大、東南亞最大的非對稱斜張橋,高四十公尺高的橋面,及總高主線度高達一百八十三公尺A字形橋塔,加上不對稱的斜張鋼索,呈現出該橋梁優美造型。

行經大樹鄉,走著走著老爺說:旁邊就是鼎鼎大名的佛光山。藍天綠樹映著佛像更加金碧輝煌。

旁邊就是一家萬巒豬腳的分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分店,不過大夥也餓啦!
來個萬巒豬腳。

還有蚵仔,頗為滑嫩ㄚ。不過人都很貪心唄,我又懷念起金門那種很小粒但滋味很濃的蚵仔了

這個青菜比較特殊,不是高麗菜或空心菜這種常見的菜色,而是山芹菜或是山茼蒿這一路的東西,叫不出名字但是頗為清香。

還有炸魚塊、味噌湯、跟水果。很「遊覽車式」的餐廳,不過上菜很快份量也很夠。

餐廳的天空就是一付南國模樣。

往鳳山前進的路上,忽然看到路邊有很特殊的建築物,二話不說趕緊掉頭回去尋訪。
這是竹寮取水站。原稱打狗水道唧筒室,於1911年設立,是高雄地區最早的自來水設施。
竹寮取水站主體建築物形式,採文藝復興時期哥德式建築的精神,外觀造型同時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物中的瓦鎮與山牆,及強調垂直元素的西方建築理念。拱型山牆的造型一再重覆,相當優美。

可以看到窗櫺間也有日式建築的痕跡。
遠看頗為大氣的建築物,走進一看才發現有許多木造結構已經搖搖欲墜。裡面的工作人員跑出來叫我們不要再靠近了。我們急忙稱謝離開。
竹寮取水站與美濃鎮的竹仔門電廠、橋頭的橋仔頭糖廠,是高雄縣三處見證台灣工業發展軌跡的文化資產,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代表3種不同時代產業所發展的過程標的,也都是值得保存的文化資產。

高屏鐵橋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興建橫跨高屏溪的鐵路橋樑,由24個虹狀鐵拱構成,橋墩以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構成,是造型相當優美的虹狀拱橋,曾名列亞洲第一長橋而聲名大噪。鐵橋附近有許多野生動植物,現在變成賞鳥和從事自然生態觀察的好去處。
鉚釘跟圓弧的鋼骨結構組合成優美的連續造型。



橋下的解說牌,文字帶出很有畫面的故事。真想回到當時的場景看一下橋是怎麼可以暫時收起來的。還有下車改搭渡筏接駁。那個場景光用想像的就很有趣。

大寮花海。
現在各地鄉公所都會利用波斯菊、向日葵等作物來施綠肥。綠肥具有美化農村景觀、淨化空氣、抑制雜草,以及肥沃農田土壤之效果,一兼好幾顧。還可以搭配當地特色,帶動農村觀光休閒人潮。比如說大寮這邊配合花季還舉辦了紅豆文化季,招徠觀光客來訪。



鳳山。
東福橋。這兩座橋墩是當年東福橋的遺跡。民國九十年潭美颱風沖毀東福橋二座橋墩與橋面,重建新橋後將這兩座長六角型船首造型的橋墩吊起,立於鳳山橋邊廣場供後人憑弔。

新東福橋底下還可以清楚看到舊橋墩的位置與舊的橋面。

東便門。
鳳山縣新城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由於左營舊城於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抗清事件中,舊城遭賊攻破。亂平之後,官民有感於舊城三面環山,強敵在外窺伺,易攻難守,而有遷建縣署至大竹橋里下陂頭街(今鳳山市)之議。新城共有六座城門,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東便門至今猶負起交通孔道的功能。人車往來出入城門,很有古風。只不過現在進出城門的人有很多是騎著小綿羊的。(笑)

二級古蹟龍山寺。與國家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二級古蹟臺北市艋舺龍山寺齊名。
拍這張照片時,可以看到右方從窗櫺間有陽光斜斜射進來,形成特殊的光束。

這邊的建築頗為精緻,尤其屋頂的泥塑跟剪黏,細看就可以發現其用心之處,是近來少見到的佳作。

林爽文事件後,除了設置6座城門,同時也在城門上建城樓及砲台,隨著歲月的流失,城門僅存東便門,砲台也僅存訓風、澄瀾、平成等3座砲台,同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訓風砲台。
城牆的牆體為糯米、黑糖汁與蚵仔殼等合而為一的三合土疊砌而成。很難想像這樣的材料可以撐這麼久又這麼堅固。

澄瀾砲台。

有數處供長槍射擊的「銃孔」。


平成砲台。為三座砲台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外面有護城濠溝。感覺上現在是社區居民休憩的好所在。




從砲台下來,見到有人在蹓鳥。很少看到不用鳥籠就直接栓著就可以帶出門的鳥兒。聊了一會兒,很能感覺到南部人的熱情。聊著聊著旁邊的小朋友都圍過來要逗鳥玩。

南部這邊有好多部隊跟軍校,自然也有不少眷村。這附近眷村改建進度好像比較慢一點點,還可以拍到不少眷村的風情。這是「黃埔新村」,聽名字就很有FU。

好長的煙囪,大直眷村也有很多有煙囪的。(老爺:南部是會用得到壁爐喔??)

北北騎著腳踏車來跟老鄰居聊天。

幾個婆婆也來串門子。

老人家倚著門乘涼。紗窗還是綠色的咧。

陸軍軍官學校。

中正預校。

「○○學校」這段圍牆就是老爺爬牆被抓到的地方。(黛西註:回憶最多的牆角)

路名真是五花八門,明明是很寬大的大馬路,這條叫作「田中央路」,猜想以前此地全部是田地吧。

直的跟橫的都是「飛機路」,感覺上好像會有飛機跑過來蒞臨指導一樣。

進入高雄市之後就先去落腳處check in。走路來到最愛的「港園牛肉麵」用餐。

以前拍過拌麵囉,這次來個牛肉麵。還是一樣那麼好吃ㄚ~

晃去「愛河之心」。
IVAN跟世運的吉祥物「高妹」、「雄哥」合影。
這兩隻吉祥物的概念是結合高雄市的兩大特色-水與光,頭型即是以水滴的造型呈現,身體則是發光體,用以展現高雄發光的城市意象;水精靈頭上的小球更是代表著,世運主場館採用不會引起污染的「太陽能」發電。(相當任重道遠的吉祥物)
晃了一整天,小孩跟媽媽都累了就先回飯店去,黛西跟老爺兩個愛玩鬼還不嫌累,繼續征戰六合夜市。飯店前面就有公車可以搭,十來分鐘就到了,票價一人12元。
六合夜市在我印象中以美食為主,其他賣的小東西跟其他夜市差別不大。
來到這倒是遇到不少觀光客,韓國人、香港人、也有不少的阿六仔。要靠觀光客帶動經濟的城市,我實在看不出來有哪點本錢可以拒絕觀光客的到訪。在荷包跟政治理念的權衡下,還是要作相當的取捨吧。同樣的對於觀光的周邊配套也應該要有更周全更國際化的觀點。

這家聽說是很受世運各國選手喜愛的燒烤攤。

比起來我跟老爺更愛這種煙霧繚繞的現烤攤子,這是鼎鼎大名的「烤肉之家」。

六合夜市有好幾攤這種賣大蟹腳跟大花枝鬚的攤子,那個花枝腳粗壯成那個樣子,身軀想必可以跟大王魷魚一較高下。

每次逛六合夜市都是在這一頭「迴轉」調頭,老爺就會來買這家的烏魚子跟烏魚腱,已經變成了一種公式。

烏魚子夾著蘿蔔與青蒜,看起來頗精緻美觀的。但我不太明白為何這麼一丁點就賣五十元。(老爺:婦人之見。切~~)


老爺故意吃得齜牙咧嘴的,小的我可完全是豬八戒吃人蔘果,不能體會烏魚子的美味。

海產攤的蛤蜊隨便一個都有老爺的掌心那麼大,如果是掌鏡的我去比,應該跟我的拳頭差不多大。

每次來也都會光顧這家杏仁茶加油條,但今天一點也不冷,沒有取暖的FU。如果哪天冷到十度左右再來應該超過癮的。

六合夜市這家「今日蛇園」的招牌很惹眼,上面有一尾很大的眼鏡蛇(?)不說,光看菜單也頗嚇人,蛇筋蛇皮蛇粉蛇膽,想像把蛇活剝就已經夠HIGH的,遲遲沒有勇氣嘗試(台北的蛇肉餐廳也一樣)。咱們台灣人都嚇死了,外國觀光客應該嚇得更利害。

一小時連去帶回,回程搭小黃剛好一百大洋。省去找車位的煩惱也不是花費太多。
今早凌晨就出門,大家都累慘了,正渴求一夜好眠時,附近的房客鄰居帶著大約幼稚園年紀的小朋友而且很晚才入住,大約是太興奮了,蹦蹦跳跳大開運動會,大家都不勝其擾。><老爺打電話去跟櫃台反應之後才略略安靜了一點點。不過大家都累了,顧不得那麼多,倒頭呼呼大睡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