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老爺到新單位履新了,我也忙罕見的大案子,大家都有很多新的任務要克服。

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往外跑到處混自然不可少。約黛西爸黛西媽到最新才剛開放的景點:萬華的剝皮寮老街。

維基:剝皮寮位於老松國小校園南側,今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傳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該街道亦為唐景嵩力主台灣民主國,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
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

傍晚時分,俯瞰老街的人影。

這邊的街屋被徵收後作了一些改建,用來展示藝術家的作品。個人比較喜歡建築物也比較喜歡老東西,所以對這些新銳藝術家的創作就不著墨了。

作為商店的街屋頗為狹長,好幾間的樓上被打通。我們走過來走過去快要迷路了。>”<
從來沒有到過西式山頭的背後去,對街就是有名的"周記肉粥店"。

前面就是長得這樣子,整齊的商店街,"亭仔腳"的外型。

整修後的老街,陳設處處可見用心。這場景有種走到故事中的感覺。

王冠汽水等早被遺忘的飲料,還有舊瓶子的黑松汽水。

這家浴室鍋爐的附近,榕樹盤根錯節的巴著牆壁。

從外面看榕樹是這樣子的。我想起安平的樹屋來。

浴室的招牌,電話號碼只有六碼。
我問黛西媽:有沒有走到童年時的場景的FU?黛西媽說:非常像。(黛西媽小時候也住在西區的大雜院,應該就很類似於這種場景)黛西媽說小時候也是跟著阿嬷拿著臉盆到浴室去洗澡,但應該不是來這一家。

西藥房,那個木櫃子的紋飾還滿老派的。

刀剪行。番刀、竹筍刀、鳳梨刀、椰子刀、殺雞刀、牛筋刀、魯開刀……哪來的那麼多名目ㄚ?

精修鐘錶還帶都彭調音。
看到這招牌我才忽然覺得好久沒有聽到那特殊的"ㄉ一ㄤ"的一聲的打火機。

黃昏時分,老街的印象。




老街的西段,可以看得出來舊建築與新修復的痕跡。
這一排有國學大師章太炎的舊居。

我們在前面那一段晃太久,這一段晚上五點就關門囉,明天請早。
這一排改建做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應該有不少東西可以給小朋友看,下次有空再來拜訪囉!。

轉角處是醫生家,每次看到這種紅磚的圓柱就覺得以前的老師傅真的很利害,不知道怎麼做的,很樸實也很有特色。金門的金水國小也有一樣的圓柱。


玩夠了來去覓食。
本來想把冰淇淋當作飯後甜點的,哪想到黛西媽跟IVAN同一國,見到冰淇淋的店招不吃不可。
永富冰淇淋,也是這附近的老店,從1945年創立到現在,果然相當有古早味。口味也都是台客風的。

一客三種口味的"把晡"$35大洋,上雞蛋,右百香果,左草莓。
口味濃厚一入口就知道貨真價實,未入鏡的桂圓很有口感,我跟老爺大推!

晚餐在三友飯店解決。
三友飯店跟鄰居開開看是同一路的本幫菜,也一起從理教公署那邊遷過來。

芋艿。

黃泥螺。

雪裡紅跟蠶豆瓣的小菜,素素的很清香。

炒臘肉。

黃魚燒豆腐,原以為辣椒是裝飾用的,結果是真的會辣的!

我們一面吃飯一面亂看,老闆看起來有點年紀了,卻還是身體很硬朗,還能跑堂咧。黛西媽跑去跟老闆小聊了一下,老闆說他已經八十三歲了!那就真的很利害,一把年紀還可以幫我們算帳!我們在吃飯時老闆也在旁邊吃麵,看那麵條一楞一楞很結棍的樣子跟那麵條的份量,我們都有自嘆弗如之感。黛西爸說,只要胃口好吃得下就代表身體狀況相當不錯。老闆的身體好該不會是因為每天嗑家鄉味心情很滿足所致的?
這一餐叫了三個小菜三個小炒,一大碗鹹肉湯跟幾碗菜飯,一張小朋友還有得找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