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舊的網誌,自己一個人的散步,總是跑古蹟多。
記錄著城市的軌跡,記錄著自己生活點滴的一部份。
因為誰也說不準,哪天推土機一推,我的回憶的一部份就跟著牆櫓灰飛煙滅了(前段時間南菜園的日式宿舍就是,莫名其妙突然一把無名火就燒去好幾幢)。

今天發懶放自己一天假,沒有計畫的我,照例往大稻埕的方向來。

從捷運北門站下車。
捷運北門站這裡其實就是歷史的縮影,在建造北門站的時候發現許多清代、日治時期的遺跡,就把這些痕跡陳列在北門捷運站裡面。
圖片1.jpg
第一 ~ 四代的台北車站。
左上。第一代台北車站,於1891年(光緒17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任內)隨著分別往新竹與基隆的鐵路相繼通車而啟用,為一座歐洲式棚式車站。
右上。帶有文藝復興風格的第二代車站,於1901年8月25日隨著淡水線通車及新竹至基隆鐵路改線完工而啟用。並與臺灣總督府博物館遙遙相立。
左下。因為空間不夠1939年起原地改建為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第三代車站,是方塊型水泥建築。
右下。第四代車站於1989年9月2日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而啟用。鐵路縱貫線、高鐵、捷運淡水線、捷運板南線、機場捷運五條鐵路在此交會。
動線之複雜及標誌之不清楚。迷宮無誤。
圖片2.jpg
走出捷運站。前方就是塔城街。
以前鄭州街塔城街這裡有好多外省北北開的牛肉麵店,還有塑膠袋裝的果汁。都更完之後這裡只剩一堆傾倒頹圮的宿舍遺址,還有留在我心中的記憶。
圖片3.jpg
台北城北門。
1884年完工的北門,2016趁農曆過年的假期時,把忠孝橋引橋拆除。原來被包夾在高架橋跟馬路之間的窘迫模樣不復存在。
清代的城門站在日治時期的郵局旁邊。不同時期美學的時代感十分強烈。
2010年版本,也是自己一個人的台北城散步
圖片4.jpg
1899年建成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目前整修中,預計2017年作為鐵道部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圖片5.jpg
未來這附近,將會整合台北城北門、台北郵局、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等等幾個年代橫跨清代、日治與戰後後至今的文化資產,應該會是一個很值得停留拜訪的歷史角落。

經過延平北路一段,這裡原來有非常多的手工藝材料行。不過大多數都搬遷到其它地址了。(都更的前兆?)
每個角落都有我跟好姐妹為了共同的興趣在這裡說笑、討論..的痕跡。
圖片6.jpg
每年夏天都會添購的紙線。希望可以盡快把心中的藍圖完成。
圖片7.jpg
大同分局寧夏派出所。
日治時期是台北北警察署,從民國二十二年興建至今。折衷式建築展現警署的權威感。外牆所砌的石塊還是拆解台北城所遺留下來的,被列為三級古蹟。
圖片8.jpg
主祀法主公的法主公廟。
與大稻埕慈聖宮、霞海城隍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二二八事件的引爆點,也就是在法主公廟的對面。
圖片9.jpg
在法主公廟附近的太和堂藥房,是日治時期大稻埕最大之中西藥房。為大稻埕傳統兩坎兩進落一天井的街屋。漫著ひのき香氣的街屋。
圖片10.jpg
整修後的黑美人大酒家。建物立面採四柱三窗,屋頂有山牆裝飾,也是巴洛克與現代主義過渡時期的折衷式建築。
圖片11.jpg 
依據台北市文化局的簡介,黑美人大酒家在日據時期是一家咖啡廳,也是當時洋式休閒空間之代表物,反映早期台人優雅生活的一面。戰後改為萬里紅酒家,再改為黑美人酒家,直至1996年才閉店。它長期是台北最高級酒家,不少名人常在此聚會。
圖片12.jpg
中國字的奧妙,一個字表達出黑美人的意思。
圖片13.jpg
現在樓上作為展演空間,有展覽的時候才有開放。但隔著玻璃窗拍華麗的旋轉樓梯,還是很有FU。
圖片14.jpg

蔣渭水1916年在太平町開設的大安醫院。
圖片16.jpg
也是義美的創業所在地&第一家門市。
圖片15.jpg
附近也有功學社的企業總部。臥虎藏龍的街角。
圖片17.jpg
走著走著走到迪化街了。這裡的街屋一棟比一棟漂亮。
圖片18.jpg

圖片20.jpg
每一次來都有些老店新風貌。
圖片19.jpg
大稻埕頗有名氣的福來許。
圖片21.jpg

圖片22.jpg
屈臣氏大藥房。
圖片23.jpg
正好遇到在普渡的霞海城隍廟。
圖片24.jpg
旁邊備了不少乾糧供品。這些普渡米在拜拜完之後,就會分送給各地的慈善單位。
在信仰之中,不但利己,也同時兼顧利他。我覺得是很可喜的一個點。
圖片25.jpg
創於50年代的呷二嘴。夏天只賣冰品,冬天只賣熱湯。
嚴格來說只賣一種冰品,以米苔目為主的挫冰。近年來為了迎合年輕的消費族群又加了一般冰店常見的食材。仙草、粉粿、大紅豆。不太甜的調味,糖水有個黑糖的香味。簡單的食材更能突顯出美味。
是今天走來走去滿頭大汗之後任性版本的午餐。
冬天雖然只賣甜不辣、貢丸湯。美味的程度跟夏天有得拼。
只賣簡單一味更甚數味。一直是舒國治書中不斷強調的美味,呷二嘴便是正好說明這一點的一家小店。
圖片26.jpg
今天自己一個人漫遊的最後一個點。星巴克保安門市。
古厝和現代化大樓混搭在一塊,保留了歷史建築。也是大稻埕一帶最壯觀的牌樓立面。
圖片35.jpg
位於台北市重慶北路與保安街交叉口上。1929年落成,是由生產鳳梨罐頭致富的葉金塗所興建,商行名稱為「金泰享商行」(台鳳集團的前身)是當時大稻埕的富商之一。
當時大稻埕區域因為是貿易港口,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最夯的建築物多是巴洛克式建築。

2F的星巴克美人魚,鑲在4根愛奧尼克式柱之間。
圖片36.jpg
保安街上的三層立面,各別有特色泥塑。保存非常完整。
「泰」字為葉家商標,字的旁邊有二個鳳梨圖型作為事業代表,旁邊是花草泥塑。
圖片37.jpg
TB 應該就是「泰」 Business 的意思。
圖片38.jpg
三層樓泥塑各有特色。
圖片39.jpg
屋主早逝,房子幾經轉租,歷經酒家、報社、……變遷。最著名的是租給「新中華大酒樓」,也是當時大稻埕著名的酒家之一,與同時期的江山樓、蓬萊閣互別苗頭。自立晚報也曾在此落腳。
後來以歷史性建物方式保存保安街及獎勵容積,保留保安街的完整立面,重建重慶北路立面。成為全國首件結合現代化設計及歷史建築物保存更新的案例。
圖片40.jpg
星巴克美人魚的大門,跟旁邊的紅磚相映成趣。
圖片27.jpg
一樓座位區,牆面上點出大稻埕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顯示大稻埕在20世紀初期對於台灣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在世界地圖上點出咖啡產地、運輸路線及歷史等。
圖片28.jpg

圖片29.jpg

圖片30.jpg
二樓的空間,頭上復古燈具灑下昏黃的燈光。一整排舊時代的圓弧木窗。
圖片31.jpg

圖片32.jpg
自己一個人。的咖啡。
圖片33.jpg
各種尺寸的星巴克紙杯。
お元気ですか。
圖片34.jpg
一個人的台北漫遊。跟自己獨處的一整天。

不去數是第幾個生日了,從地球各個角落,各方友人發出來的友愛&大心,紛紛降落到我的心中。我好好收藏好了。抱個滿懷。

我很幸運,也很幸福。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