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在行前就說: 我帶你們去吃無菜單料理。號稱是原住民的懷石料理。而且是連嚴長壽先生品嚐後都驚為天人的一家餐廳。
此言一出黛西的驚嚇指數頗高。咱們一家人出門去旅行經常都是隨遇而安,多數時間都是走B級美食路線的我們。什麼時候老爺也會帶我們來嚐懷石料理啊? 再說,這餐廳並不是位在市區裡的,有這種高檔餐廳的市場嗎??真是很難想像。
地址在部落裡的陶甕百合春天。
陶甕百合春天的由來,陶甕為大女兒,百合是小女兒,主廚老闆自己則是春天。好美麗又別致的名字。不說不知道是有典故的。
一進入餐廳目光就被獨樹一幟的裝飾吸引住。
櫃台上擺放著一座飄流木,裝飾著各色的青菜、野菜。
自然而然隨意搭配,但是又自成一格。
店內有一些年輕人在工作,聽說是老闆回到故鄉開業後,也提攜部落裡的年輕人,讓他們多些工作機會,並習得一技之長。
彩繪百合的陶甕,是用來裝茶的器皿。 充滿原始感的手作陶器餐具跟餐桌的擺設,很有自然的風味,但又不失講究。
甜菊茶的清香讓人暑氣全消,也開啟了味蕾。
野菜沙拉。
醬汁酸甜跟野菜的鮮甜搭配得恰到好處,連老爺這個無肉不歡的人都讚不絕口,一直問: 這個你會不會作ㄚ?
這個算前菜嗎? 南瓜佐酸甜的百香果醬汁、茭白筍(?)佐魚子&黑豆 、干貝醬山苦瓜小巧可愛,干貝醬略略減去了山苦瓜的苦。
主廚在接受雜誌訪問時曾經說到:「我做菜最大的想法是,不要破壞原味本身的特性,苦瓜是苦的,那就沒有必要把苦味壓掉,我們能做的,就是如何將它提出來。」所以這苦瓜也是苦得理所當然囉!
當天記筆記記得很認真的我,回來之後手機竟然不小心重設了!! 所以筆記全部不見 + 年紀跟記性成反比的前提.....我已經不記得這是什麼魚了! T_T
但是這魚的美味還是記得的。當場好想跟老闆要兩碗白飯來泡湯吃。
肥腴的烤松阪豬, 搭配豆皮捲蔬菜及剝皮辣椒,增添了不少清爽的感覺。
芋香飯糰。用葉子捲成杯狀盛裝米飯, 紫米混著椒鹽魚肉,上面灑了一些炸得香香的芋頭絲。主食作得不比菜餚遜色,一樣很有創意也很有特色。
加了檸檬跟百香果稀釋過的小米酒,也是個很有在地特色的一品。
SIZE頗大的蝦子(明蝦?) 擺盤還是很有特色。食材新鮮肉質鮮甜Q彈。
野菜雞湯。很難想像雞湯也可以有濃郁跟清爽並存的組合,每個人都嗑了好幾碗。
油炸芋頭番薯,外皮酥脆裡面綿細,很簡單的食材,也一樣可以吃出美味。
非常澎湃氣勢不同凡響的生魚片拼盤,這應該是今天的重頭戲。
飄流木為盤的這一品,精緻的擺盤又帶有狂放不羈的自然風格。不光只是視覺的饗宴,重點是味道也很出色!
哇沙米秋葵我本人非常喜歡。筍子有生的跟熟的兩吃,有點區隔,卻也同樣鮮甜。
酥炸浪花蟹很讚,(應該很下酒)而且讓我腦中馬上就湧現老闆站在海邊捕蟹的畫面。
生魚片大推! 口感十分Q彈有咬勁! 花枝也是非常入味又很Juicy。
飯後的甜點,有點像是奶酪卻又不是。淡淡的甜味好清新。
我們是今天最後一組到的客人。老闆娘到這時間得空了可以跟我們聊天。
她叫我們猜一下這甜點是什麼東西作的。想了半天想不出來。
老闆娘端出這一盤。
她說毛柿又叫台灣黑檀,是阿美族部落的四大象徵樹種之一。她們的族人不管搬到哪裡去,一定要在院子裡種一顆毛柿樹。
甜點完還有水果。 照樣擺盤不可以普普通通。
吃得超飽,還能享受原住民的美食。華麗的擺盤與無限的創意,每個人800塊的收費真的很物超所值。
遠見雜誌曾經報導陶甕百合春天:「這是來自山與海的饗宴。不論是礁石上撈的海菜、潮間帶的螃蟹、貝類,山裡的野菜、嫩筍、過貓,都是當天補撈採集而來,搶在第一時間烹煮,彷彿把山和海和季節變化,全都注入食材裡。」
老闆娘說這裡的菜色都是當令,因此每一次來都會嚐到不同的創意料理。
花東果然好山好水,得天獨厚的山海條件,造就出對原味料理的堅持。來了這裡之後,就會覺得美食不一定要有迢迢千里外的高貴食材。大山大海不就是我們最近又最自然的冰箱? 自然有機當令的食材,加上簡單樸實不花俏的烹調手法,食物的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的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