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露營的夜晚,原來以為會輾轉難眠或是邊睡邊叫冷。結果完全不如預期,什麼事也沒發生,一夜好眠。(昨天我說的五星級總統套房果然一點也不錯)

差不多六點鐘,鳥叫聲把我從睡夢中喚醒。穿上外套到外頭去尋找今天的晨光去。
飛機雲橫過有風車的天空。
難得可以賞到晨曦。今天的天空很藍呢,一定是個好天氣。

起得晚了一咩咩,太陽出來了一點。不過本來就沒有刻意要起來看日出的我,這樣的隨意才是正好。

這面的晨光是藍色漸層。月亮高掛,有幾分空靈的感覺。

早歸早,不過還是有不少晨起的人來好望角賞風景,也有好些人清早就已經騎車爬坡來到這附近(幾點出發的啊?)
清晨的偶遇,睡眼惺忪的交換微笑。

趕緊起鍋來準備早餐,昨晚的爐子火力太小了,咱還是早點開始準備,免得到日正當中還沒飯吃。
鑄鐵鍋是今早的主角。主菜是露營版燉飯,搭配蛋花湯跟蔥花煎蛋。



風車底下老爺在嗑早餐。(這張被我拍成了有點像小叮噹頭上戴著竹蜻蜓……偉大的老爺不要打我呀~~)

吃飽了不是該出來外面跑一跑嗎?地產大亨怎麼已經攤好了呀?
原來昨晚沒玩到地產大亨的人心有不甘,趕緊擺好了摩拳擦掌一番。經過一番廝殺鬥智,當然是黛西我獲得最終的勝利啦~哈哈!

最近迷上足球的IVAN。

到處亂晃的我,發現老闆娘的菜單有這麼一組焢土窯飯,跟土窯菜。

土窯飯、焢開陽白菜、焢魯肉、焢筍絲、養生湯鍋,這五樣全都擠在這一「塔」鍋子裡面。

土窯烤得紅通通的,等等就可以焢了。要自己嘗試來堆這個土窯也是OK的,要不然要吃現成的,老闆娘也可以代客焢好,來了就有熱騰騰的飯菜。老闆娘很會想,硬是變出一組有特色的餐點。不過那個土窯倒不是人人會堆的。還是要內行人才有本事可以堆得上圓中空,有縫隙又不會隨便垮下來。

老闆娘送給我們兩粒自家的柚子,跟冰凍的烤地瓜。老闆娘說冰凍過略略退冰之後更好吃,有吃冰淇淋的感覺。(真假?下次來試試)

謝過老闆娘,咱們繼續亂跑亂拍。
這附近果然是風車密度最高的地方。

往公司寮漁港。

愛國必須反共 反共必須團結。
ECFA都已經簽好了,不過這面牆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時空裡。

岸邊有人垂釣的地方就是公司寮漁港。這寂靜的小港,在移民拓墾時代,就已經是重要的通商港口,當時苗栗縣內的客家人,都是由後龍的公司寮港登島開墾。一直到日本時代,都一直是中部最重要的港口。港邊經常停了一兩百艘大帆船,排隊等著裝卸貨物,由大陸沿海港口運來棉紗、木材和日用品,台灣則是輸出茶和樟腦。可以想見當時港口交通繁忙的情形,難怪同興老街商行林立。

當時的公司寮港口夜晚燈火通明,「寮港歸舟」是當時苗栗奇景之一。如今泥沙淤積,港口貨運也早已消失,當年的帆檣林立情景早已不復見。

來到後龍。才發現幾年沒來,火車站已經變成高架的了。原來火車站旁邊有個小房子的「後龍小吃店」也跟著火車站遷建不見去了。之前來這裡吃它的招牌菜「炒兩層肉」彷彿還齒頰留香咧。
後來回家來孤狗之後才發現小店只是搬走了,這裡就有其它網友的介紹。

後龍火車站旁邊的大宅,「豐春醫院」。日式黑瓦的屋頂,三樓正中間還鑲有堂號。白色甕形欄杆跟華麗的柱頭裝飾,又能看得出仿巴洛克的建築風格,是幢中西合壁保存良好的建築。

中華路上的「陳氏豪宅」,複合多層的三角形山牆,山牆上浮雕十分精緻華麗。可惜椰子樹太過高大,就只能拍成這樣囉。

陳宅斜對面另有一棟古宅,查不出是哪位名人的宅邸。相當的精緻典雅。

慈雲宮附近有不少小吃,咱們的目標是這個黑輪伯。

要切要先講,這不切那不切,顯然生意十分的好。

可以單點也可以點套餐。非常繁複的菜單。

終於輪到咱們湊到攤子前面啦!果然鍋子裡的東西也像菜單一樣洋洋灑灑,各式各樣的料令人眼花撩亂。

塊頭很大卻一半裸奔的菜卷(笑),其他東西都被擋住啦。東西好像只要是大鍋煮,選料精就會很好吃。不一會兒果然排隊人龍越來越長咧。還可以續湯,就是個滿足。

吃過了熱的來吃涼的,對面的杏仁露也是個老店。看老闆的白頭髮就很有FU。

碩大的冰塊鎮著一碗一碗的杏仁露。就是要這樣的冰櫃才有老店的感覺。看了這麼大的冰塊就覺得好想趕緊吃到冰喔。

老闆專注的神情。
(黛西台語不夠溜,臉皮也不夠厚,不然若是可以賴著老闆聊天,問東問西聽老闆講以前的故事,一定是很好的旅行記憶)

左邊:杏仁露加紅豆綠豆。右邊:杏仁露加愛玉粉條。
看了就透心涼,入口更是不得了。原來老闆有一味檸檬汁,在加了冰塊(有嚼勁的冰塊,不是刨冰機絞碎的那一種碎冰)、淋了糖水之後,拿這檸檬汁往冰上一澆……突然就有特殊的清爽香氣。沒有太多的檸檬酸味,卻可以在嘴裡留下令人回味的餘韻。
黛西趁吃一半跑去加冰時,(沒錯,吃一半還可以加冰加糖水加檸檬汁,活生生一碗變兩碗)跑去跟老闆搭訕:阿貝~你這檸檬好香喔~ 內面是參啥怎麼會那麼清香啊?老闆(得意的笑):有香喔?有香你來吃就好。這是秘密不可以告訴汝。

肚子吃得又飽又冰。繼續邊走邊玩。
老爺說這附近有個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出現過的漁港。這就來到龍鳳漁港。

來的時間太過恰巧,魚貨拍賣再五分鐘就要開始。
很少看到這麼多簍的魚貨排列整齊等著被一簍一簍拿來喊價。老爺說這漁港的生產力挺強的,完全不是花拳繡腿只賣觀光那一型的魚市。

既然還沒開始拍賣,我和老爺兩人就在魚簍中間跑來跑去亂拍照。
老爺說這簍叫做「買大送小」。類似薯鰻的魚嘴裡,另一尾小魚才剛吞到一半。

躺在地上的是紅甘魚。日本料理節目稱為「寒鰤」魚。

這一區的每一簍都雜七雜八。下排中間那一尾扁扁大大的魚肉很多的樣子,感覺很好吃,只不過叫不出名字。

上面那一排是竹莢魚,讓我想起料理東西軍了。

中間下面那一尾長得類似老鼠斑,想著想著我跟老爺都口水直流。不管是不是老鼠斑,這尾魚都太大啦~~

拍賣中非魚販請出去。時間還沒到我們就已經往外面晃了。

不一會兒主持拍賣的人來了。(中間灰衣者)
嘴中喃喃有詞,從拍賣的底價開始喊起。比如說一百元一簍的白帶魚:一百一百……一百一、一百一……一百二……就跟蘇富比拍賣沒兩樣,拍賣會的主持人依競價者出價情形一直把價錢漸漸抬高,一直到出現買主為止。只不過拍賣會上都是貴婦財主,場中衣香鬢影;這魚貨拍賣參與的人必備物品乃是雨鞋跟印章(得標成交時要蓋章)還有跟主持人很有默契的眼神交會。
這主持人也很利害,拍賣會底下觀眾都優雅的坐著,要出價的人就舉牌子;魚貨競價者幾乎都不舉手,有時候只是眼神一飄,這主持人就知道哪位盤商有意出價,眼觀四面的同時,嘴巴繼續喃喃有詞的把價錢繼續抬高,一面還要應付圍在四周越來越多的盤商魚販們。我跟老爺看了好幾簍魚貨的交易,還是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主持人怎麼知道誰有出價誰有加價,就在一陣碎碎念之中,莫名其妙價錢就搞定了,章子蓋下去,魚貨也接著被搬走了。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外行人果然只能看熱鬧。

拍賣的轉播。


海線鐵路崎頂隧道。門口採用水泥磚砌成的牆面,遠遠的還可以看到第二座隧道。
這隧道是日據時代建造的少數磚造雙軌隧道,因此規模異常的大。隧道上半部是用TR磚砌的,底部則是水泥磚,仔細看還可以看到隧道頂部有蒸汽車煙薰過的痕跡。

一號隧道的南口,有美軍轟炸機攻擊過的彈孔。

彈孔的數量頗不少,可以想像當時砲火猛烈的程度。

來到這,老爺就想去尋訪崎頂神社的遺跡。
不過神社的位置可能太隱密了,繞來繞去並沒有找到明顯的指示。不過倒是找著這個崎頂車站前燈塔。因為崎頂以前是大港,當然就會有燈塔來指引過往船隻的方向。這個算是燈塔的遺址。

繞來繞去繞到這附近小山丘上的一個制高點,社區裡老老小小都在樹底下乘涼。
讓人望而忘憂的景色,海天一線,還有西濱快速道路及海線鐵路就在腳下。彷彿世人的庸碌都與我無關的一種景色在眼前展開,我跟老爺說,晉太原中,武陵人,八成也有類似的心情。

這海邊可真的叫作一望無際,只有轉動不停的風車,提醒著不曾停滯的時間。
老爺說:咱們以後退休生活也是這樣子不是嗎?從未來的家往外看就可以望到海,只差沒有一座風車而已,到時候你可不要嫌無聊。

這次的露營算是大成功,以我對老爺的瞭解,老爺回家之後八成摩拳擦掌又開始規劃下回露營的地點跟這回記取的學習,下次該如何調整改善吧。邊吃邊玩,慢慢在轉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魯啦啦&黛西 的頭像
    魯啦啦&黛西

    魯啦啦&黛西 ‧ 一家笑嘻嘻

    魯啦啦&黛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